“唐寅”二字,在二十一世紀可是如雷貫耳,在這兒聽到,這讓淵博的百裏逍遙怎麼可能不驚訝呢?他原本以為自己來到的地方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於中國曆史的大明王朝,因為在目前看來,這裏的人物沒有一個是中華史書上記載得有的。他之所以驚訝,是因為知道了這世界有唐寅的存在,而且自己的摯友屈少賓和唐寅好像有著不淺的關係。
試問唐寅是誰?唐寅便是聞名天下的唐伯虎,貴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隻是如今未成年,沒取字,隻得稱呼其名━━唐寅罷了。
見到百裏逍遙的反應,屈少賓反倒好奇起來,怎麼百裏兄聽到唐兄的名字會有如此反應?莫非他們之間存在著關係?
心裏想著什麼?嘴裏便說什麼?屈少賓問道:“百裏兄,看你這反應,莫非你也認識唐兄?”
這一問驚醒了百裏逍遙,對呀!自己幹嘛這麼大反應呢?曆史上的唐伯虎縱使才華蓋世,可如今是弘治二年早春之際,也就是他唐伯虎才十九歲不到,直接說就是唐伯虎他並沒有成年,那麼四大才子的稱謂現在也是空位而已。心想,若是因為聽了唐寅的名聲而驚訝,那麼此刻的唐伯虎肯定沒有什麼名聲?無非就是和屈少賓認識而已,那麼以少賓的性格追問起來,倒是不好回答。當然,唐寅的才華是不可否認的,畢竟身為未來的四大才子,怎麼可能年少時是平庸之輩?
雖然唐伯虎英俊瀟灑、風流倜儻,賣身華府隻為秋香傳為佳話,使其家喻戶曉,上至八九十歲的老翁婦媼,下到垂髫小兒,無一不謂其為“真才子”,但是這些都不過是市井街坊互相傳論的話題,並不真實。再說,弘治二年時期的唐伯虎,還沒得到“解元”之稱,又何以名滿天下呢?
唐寅傳奇在外,不過對於讀書廣泛的百裏逍遙而言,他的底細經曆什麼的?可以說百裏逍遙是一清二楚。就因為一部《唐伯虎點秋香》,從此唐伯虎便成了百裏逍遙的偶像,所以他自然會刨根問底地調查唐寅生平經曆了。
聽到了屈少賓的話,百裏逍遙才意識到自己剛剛被“唐寅”二字的震驚度有多高?恢複常態道:“不認識,隻是第一次聽到兩個字為名字的,有些不習慣。”
這話卻是實話,他來到大明王朝所見之人的名字,皆以三個字的為主,比如盧煜秋、屈少賓、王儒深以及煙雲灣書院院長沈伯台這些人都是三個字的名字,至於他義父盧笚的這個名字,他壓根就不知道,而義母伊月,他也隻聽義父稱其伊月,但那是夫妻之間的稱謂,誰知道這是不是真名?所以義母的真實姓名,百裏逍遙並不知情。
當然,此刻這個理由是最好開脫他大為吃驚的不二選擇,因為屈少賓呆板,自然不會想那麼多,他隻需要百裏逍遙的一個答案而已!
“原來如此!原來百裏兄這麼喜歡兩個字為名字的,那改天小弟邀請唐兄喝茶,到時百裏兄一定要來喝上兩盞。”屈少賓真誠道。
屈少賓說這話的意思很明顯,簡明的說就是找個機會請唐寅和百裏逍遙前去喝茶聊天,然後他引薦引薦,大家成為朋友。百裏逍遙怎麼可能不懂這其中的道理和蘊含的意思?畢竟大家都是聰明人。
倒是這屈少賓的赤誠,讓百裏逍遙為他擔憂起來。輕鬆的幾句話就忽悠住了屈少賓,這要是百裏逍遙心術不正,或者說換了一個人,那屈少賓豈不是很危險嗎?
“少賓,你對別人沒有防備之心嗎?”百裏逍遙問道。
“幹嘛要有防備心,朋友不是都要以誠相待嗎?”
“古人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畢竟‘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啊!”
“百裏兄,古人雲是真理,不過防著別人,那就是孤立自己。”
百裏逍遙對屈少賓這榆木腦袋無語了,解釋了半天,這貌似根本沒用,不過轉過來一想,也許也正是因為屈少賓的這份赤誠性格,他們之間才會成為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