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經濟視野
作者:張麗君
一、生產性服務業概述
生產性服務業,也稱生產者服務業,顧名思義屬於服務業即第三產業的一種,是與生活性服務業相對應的概念,是從製造業內部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依附於製造業而存在,貫穿於企業生產的全過程,不直接向消費者提供服務,有利於保持工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產業升級和提高工業生產效率,是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的關鍵環節。包括金融、會計、保險、法律、研究開發、管理谘詢、工程設計、房地產、廣告、倉儲、運輸、人事、通信、行政等。生產性服務業能夠有效帶動經濟發展,其快速增長能夠加速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有利於激發內需潛力、提高社會就業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
二、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狀
在我國經濟發展早期並沒有明確的生產性服務業行業分類,生產性服務的功能主要存在於企業自身的“內化”服務,絕大多數的製造業生產企業都是通過企業內部組織的科層結構形式自行設置相關的生產性服務部門,其相應的生產性服務活動都是在企業內部的科層指令下有計劃的開展;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的製造業部門開始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有關產業分工和市場化外包生產服務的做法,使得中國真正意義上具有了從事生產性服務的具體產業,市場環境的日益完善也使得原本“內化”的生產性服務逐步“外化”為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業。
盡管中國的第三產業經過了30年的快速增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就生產性服務業來說國內總體的發展水平還是偏低的,產值規模小,在帶動就業方麵能力不足。2011年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固定投資額占全國總投資11.5%,就業人數占全國就業人數28.95%,生產性服務業在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我國目前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貢獻率,卻由2005年的43.3%下降到了2010年的38.5%。我國生產性服務業供給量不足,高素質專業人才比例偏低,結構性失業問題日益加劇。此外,我國生產性服務業還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2011年,京滬穗深四城市生產性服務業占地區增加值比重均超過50%,但15個主要城市中比重最低的大連僅為32.7%。
三、對策建議
1.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產業聯動,以避免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此消彼長的發展態勢。圍繞科學技術、工業發展規劃製定相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戰規劃,明確生產性服務業在不同時期的重點發展對象,以重點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帶動整個服務業加快發展及製造業轉型升級;政府應通過政治經濟方麵的激勵手段來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加速企業的專業化分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互動發展的良性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