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
正如趙俊奇所料。當他把陳二勇的審訊情況擺在臨河市市委書記王建臣的桌子上的時候,王建臣的臉上馬上出現了一絲欣慰的笑容,第一句話就是,盡快移交檢察院起訴。
趙俊奇沒有繞彎子,直截了當道:“王書記,是這麼個情況,陳二勇作為12.12大案的嫌疑人,現在已經確定無疑,但是還有一個情況,我得給你說一下。”
既然嫌疑人已經抓住了,那麼其它的事情還有什麼要緊呢。王建臣點了點頭,爽快道:“你說,你說。”
趙俊奇這才道:“陳二勇和賈美美盡管已經歸案,但是這個陳二勇也不知道是害怕還是有別的原因,一直不願意配合我們的調查工作。所以就給我們的取證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王建臣皺了一下眉頭問道:“這個、這個、這個……陳二勇自己有沒有承認殺死吳書記的實事?”
“承認了。而且要求我們盡快將他槍斃。”趙俊奇道。
王建臣一拍桌子道:“這不就完了嗎。既然他已經承認殺了吳書記,那還要什麼證據,啊?難道犯罪嫌疑人自己承認殺人,還不能作為起訴的依據嗎?”
王建臣對刑偵工作的法律程度不甚了然,趙俊奇對此當然非常清楚,不過還是解釋道:“是,確實能作為起訴的一個依據,但是……”
沒等趙俊奇的話說完,王建臣就不耐煩地一擺手打斷了趙俊奇的話道:“好了,你不用再說了。你們公安局盡快移交吧,檢察院那邊我會給他們打招呼的。”
對於王建臣而言,抓住殺害吳衛軍的凶手無疑是天大的喜事。這段日子,省市領導一個接一個的電話,讓王建臣這位縣級市的市委書記幾乎到了無法應付的地步。這是他自走上領導崗位後,最為被動的一次,甚至比前幾年經濟指標搞不上去還要讓他感到難堪。省市有關領導,甚至把吳衛軍的案子提到了政治的高度。
不過也的確如此,盡管臨河隻是個縣級市,但是紀委副書記夫婦被人殺害在家中,也是很容易讓人猜疑的事情。老百姓搞不清楚的事情,就喜歡亂猜,這一猜就出問題了。再加上一些好事的民間“政治家”加鹽挑粗地宣揚,問題很快就會升級,把一次意外說成是蓄謀已久的政治博弈,說成是領導之間的權利較量,說成是經濟腐敗的結果,甚至是政治腐敗的表現。
那些記者們也是不起一點好的作用,總喜歡搞一些煽風點火的小動作,目的就是為了博取讀者的眼球,比那些“民間政治家”還要可惡,還要可恨。
王建臣有時候真有些想不通,國家養這些記者幹什麼,即對經濟建設起不到任何好作用,也沒有起到弘揚正氣的作用。他們的職責好像就是為了拆台,隻要出點什麼事兒,他們就像蒼蠅一樣蜂擁而至,把本來沒事的事情說的顛三倒四,搞的地方上烏煙瘴氣,好像恨不得所有當官的都是壞人好讓他們揭露一樣。
現在好了,一切真相大白,吳衛軍被兩個蟊賊所殺,看這幫記者們還能有什麼話說,看他們還能不能興風作浪。
趙俊奇走後,王建臣並沒有馬上給檢察院打電話,而是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市委書記王奇雲。
王奇雲一聽自然非常高興,道:“建臣同誌,你們做的不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凶手抓捕歸案,我和河州市委感到非常欣慰。我這裏有三點意見,第一,對殺害吳衛軍同誌的這個蟊賊,一定要快判、快殺、公開殺。快判是要盡快給上級領導和人民群眾一個交代,快殺是要讓老百姓放心,以免節外生枝,公開殺是要讓所有的人,包括新聞媒體都能了解事情的真相,消除這段時間產生的不良影響。第二,你們臨河市委一定要通過這次事件,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加強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家屬樓等等地方的保衛工作,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第三,一定要把這件案子辦成一件鐵案,避免有些人事後信口開河,胡說八道,更不能給人留下口實。”
領導的話可以說是字字入理,處處真情,即表明了態度,又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王建臣有些激動了,道:“王書記,請您放心,我一定按照河州市委和您的指示精神去辦。”
王奇雲馬上道:“這也不是我的什麼指示精神,隻是在吳衛軍同誌被殺案上,給你們臨河市的一點建議,我隻有一句話,那就是以實事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不偏不倚,不枉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