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唐帝國(2 / 2)

長安西山則是李承乾當年訓練野狼團之所,此處人跡罕至,但宿營以及食堂一應俱全,乃是一處得天獨厚的好場所,朝廷隻需從國庫稍稍撥款修建好大唐科技院的正殿,便能立馬投入使用。

貞觀六年八月二十日,距離李承乾隨軍西征尚沒幾日,李世民便下令從國庫撥款白銀五十萬兩,於長安西山修建大唐科技院。

經過五百名工匠晝夜不間斷的奮鬥,終於在貞觀七年四月初八,大唐科技院整體竣工,當時李世民怕他國番邦潛伏在長安的探子知曉此事,故而竣工當日,隻是領著些許的心腹大臣前往西山查看,並奮筆疾書,用著自己極為得意的飛白體,於大唐科技院正門題下“精忠報國”四字,以示君臨。

大唐科技院摒棄了朝廷裏的那一套用人製度。一切製度規劃皆按照李承乾所呈之章法實施。大唐科技院由大唐天子直接領導,下設院正,副院正二人,侍郎六人,員外郎四十七人;除了大唐天子,這院正便是大唐科技院真正的掌權人。

大唐科技院分設農林司、軍器司、教樂司、醫療司、發展司、商業司六司,六司各司其職,互不幹擾。譬如農林司主要負責研究農作物的生長以及河田水利;軍器司則偏重於國家軍備的研發;教樂司顧名思義,其職責類似於後世的教育部以及文化部的合體......

六司職責涵蓋甚廣,因此各司旗下又單獨細分出若幹個監,例如農林司下設水利監、育苗監、新糧監等等。

六司數監職責看似與朝廷的三省六部頗有重合,其實不然。朝廷的三省六部旨在按照天子的意向處理朝中之事,偏向於實施型。而大唐科技院的六司主要是研究或開發新的東西,偏於研發類。

大唐科技院的研發若有重大進展,那麼身為各司之長的侍郎便可向院正提交奏折,申請小規模的試驗。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倘若商業司下屬的貿易監創造出了一種比較有趣的玩偶,那麼貿易監的員外郎可向其上屬的商業司提出申請試驗,若商業司的侍郎覺得此事可行,即可向院正李承乾呈上奏折,請求予以小規模試驗。

如果李承乾亦是覺得此方案可行,又可向李世民呈上可行性奏折,一旦李世民批準了,那麼六部的工部便要協助大唐科技院的商業司製造小批量的玩偶。玩偶製造出來後,再交由朝廷的禮部拿去與他國貿易,倘若此舉使得大唐獲利頗多,那麼商業司下屬的貿易監所開發的玩偶就是成功之舉,則可按照以前的模板進行大批量生產,助大唐謀得更多利潤。

......

去往西山的路上,李承乾兄弟四人策馬揚鞭,有說有笑。

年紀稍幼的李貞,至今還不知道這大唐科技院有何用處,他覺得以前的火器監就挺好的,一邊研發廉價紙、印刷術,一邊探索震天雷,何以阿爹以及大兄還要於西山如此大興土木,修建大唐科技院?特別是旗下設立裏的六司,委實讓李貞覺得有些大題小做,浪費人力財力。

想了半天,李貞終究不吐不快道:“大兄,改進造紙術以及震天雷等國之重器,咱們在工部研究也行,這大唐科技院建來作甚,還設立那極為奇怪的六司,著實讓愚弟不明白。”

馬背上的李承乾輕鬆笑道:“小貞,你說大唐盛起,威震四夷,聲名響徹寰宇,最關鍵靠什麼?”

李貞愕然半響,深眉緊蹙仔細沉思片刻,才堅定道:“富國強兵、注重人才。”

李承乾點了點頭道:“小貞你說的乃是做法,也是本質,卻不是最關鍵所在,為兄認為,大唐要想鼎盛連綿,使我華夏民族屹立寰宇巔峰而不倒,甚至將來成為世界公認的霸主強國,最關鍵的是靠科技和創新。”

“科技和創新?什麼意思?”李恪、李泰、李貞三人看著李承乾的自信神態,有些懵,好奇地問道。

李承乾歎道:“富國強兵、選拔人才隻能保住一時的盛世,假如幾十年後換了君王,德行和智慧不足,甚至奢侈荒、好大喜功推行暴.政,那麼這個朝代也就要滅亡了,如果下一個朝代的統治者愚昧無知,閉關鎖國,社會停滯不前,生產力落後,那麼我華夏民族很可能會遭到外夷番邦或其它強國的壓迫,而科技和創新是不分朝代和國界的,隻有大唐率先改革推行科技,不斷創新,那麼我華夏炎黃子孫才能一直走在世界的尖端,成為永遠不落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