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四章 科技創新(1 / 2)

李承乾口若懸河,向李泰、李恪、李貞三人著重講述了科技以及創新會給大唐帶來不可想象的益處,能讓大唐遠遠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然李泰、李恪、李貞三人蹙眉微皺,似乎有所懷疑。三人正在思考著科技究竟能有那麼神奇的效果嗎?那麼究竟何所謂科技?何為創新?又是哪些物事做代表的例子呢?難道僅靠震天雷、造紙術、活字印刷術便可使大唐屹立萬年而不倒?

沒有確切實際的例子證明,以及反複推斷論證,李泰、李恪、李貞三人是不會輕易相信的,即便李承乾是他們中最博學、最多才、最年長之人。但是作為李世民的兒子,這三人自幼跟隨在李世民身邊,學習到了李世民身上舍我其誰的自信,不會人雲亦雲,隨波逐流,他們有自己的主見。

這也是李承乾為何當日將三人帶到火器監協助自己的原因,科技創新最重要的便是要時刻保持著自己的主見,不能因為他人三言兩語,便動搖了心中的信念。

見著三人仍舊心存疑慮,李承乾勒住馬韁,躍下馬背,他決定進一步用自己所知曉的理論使這三人完全信服。

李承乾蹲在地上,大手平撫了那凹凸不平的地麵,隨手撿起半截樹枝,開口道:“你們可還記得當年我從終南山寄給你們的兩本算法書籍?”

“當然記得,大兄撰寫的算學書籍尤為奇特,裏麵那些怪異的符號更是聞所未聞,連孔先生都讚不絕口。”李泰想起了自己在終南山接大兄以及玲瓏返回長安之時,大兄僅在太陽底下,通過一根小木棍,以及大山的影子,便能測量出高山的長度,簡直不可思議。

這時,對於算法頗為不精的李貞撅起嘴道:“大兄,不就是幾個符號麽,這與科技以及創新又有何幹?”

李承乾眼中閃過精銳的光芒,信心滿滿道:“小貞,你可別小看那些符號,它們叫做阿拉伯數字,乃是他國番邦研究出來的,用於數學計算,加上獨特的計算方法這可是極為偉大的明,掌握了它,無論天文地理、冶金、機械領域、甚至農業工商等許多領域,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李貞聽他說的神乎其神,對幾個符號數字推崇之至,滿臉信心滿滿的樣子,好奇心陡然升起,他知道自己的大兄向來不會狂言亂語,大兄既然如此看重那幾個符號,肯定不是故弄玄虛,便問道:“大兄,你說的阿拉伯數字,小貞也在弘文館聽聞孔穎達先生講述過,然而除了那四則運算頗為怪異外,我真的不知道這些符號還有什麼作用,這些符號真的有大兄說得那麼厲害?能對那麼多領域都有促進作用?”

李承乾淺笑道:“有沒有那麼厲害,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知道了”他起筆隨手畫了一個圓,說道:“如果我們知道這個圓的半徑,你如何來計算這個圓的的麵積呢?”

“半徑?何謂半徑?”李泰搶先一步問道。

李承乾抹了一把汗,時代的差距的確很大啊,他又在那個圓上畫出一個直徑和一個半徑,解釋道:“通過圓心的直線,兩端都在圓周上,就叫直徑,這個半條線則叫半徑。”

李泰恍然道:“原來大兄說的是通心正線和通心半線啊,叫做直徑和半徑倒也簡單明了,不過,圓的麵積,我雖然自負,但是需要一些尺寸工具才行。”

一旁的李恪、李貞皆是讚同的點了點頭,這圓的麵積計算極為複雜,必須通過割圓法計算出圓周率,再通過圓周率測算出圓的麵積。

李承乾笑道:“不用那般麻煩,假設這個圓的半徑是十公分,那麼這個圓的麵積就是三百一十四平方公分,口算便能得出。”

李泰對於算學頗有天賦,他好像抓住什麼似的,驚奇道:“大兄是如何算出,難道與這阿拉伯數字有關嗎?”

李承乾握住半截樹枝在地麵上寫下“圓麵積=π×圓半徑×圓半徑”一行公式,然後開口道解釋道:“你們三人已經知曉了阿拉伯數字的四則運算以及圓半徑的含義,我便不再多述,重點講講這個π!”

“派?”

李承乾點頭道:“嗯,這π其實就是一個代號,如同張三李四,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但是我卻人為的賦予其特定的含義。”

李泰疑惑道:“人為的賦予含義?”

“不錯,這π乃是一個常量,即為3.14,這麼與你們說,人一出生便有性別,不論此人日後變成什麼模樣,他的性別是不變的。這π就恰似圓的性別,不論圓大圓小,隻要它還是個圓,它定然就有π。並且,這個π,連續積乘圓半徑兩次,便是圓所囊括的麵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