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簡單評價(2 / 2)

第五,為官清廉,捐輸行善。

恩澤生活節儉、為官清廉,官至從一品,常深居簡出。恩澤對於官員貪汙腐敗現象深惡痛絕,多次上疏請求朝廷嚴治貪汙以遏製腐敗風氣。光緒二十二年(1896)二月,聽聞袁大化辦理漠河金廠期間私自挾金,在天津設置家業,恩澤勃然大怒。在查清涉案人員後,恩澤即刻上疏朝廷,上月十八日,截獲漠河金車四輛。據解金委員從九品袁如蘭、把總王箴等先後供稱,係金廠督辦道員袁大化劄委伊等解金赴沈陽售賣。袁大化胞弟觀音山金廠委員知縣袁大傑借差回家幫同管解,袁大傑因聞截拿之信,乘夜挾金潛逃”,“袁大傑籍隸安徽渦陽縣,天津王慶坨置有房產”。清廷迅速給予回應,“候選知縣袁大傑著即行革職”,“督辦漠河金廠選用道袁大化,著一並革職,歸案訊辦”,“委員遊擊歐陽錦爵、把總曹景懷即曹國琛,顯係扶同舞弊,均著先行解任。

歸案審訊。”此案牽涉甚廣,大批官員落馬,恩澤對於這個結果並未有絲毫痛快之感。國難當頭,官員貪汙之風囂張如此,有心幹一番大事的恩澤始生力不從心之感。此外,恩澤對待捐疏行善之事,極為慷慨大方。聞知吉林水災,恩澤立即主動捐銀用於賑災。在吏治腐敗、貪汙賄賂成風的官場中,恩澤卻能潔身自好、出汙泥而不染,這也算是非常難得。

第六,敢於直言,勇於負責。

恩澤向來敢於直言,新疆征戰時,恩澤曾不顧金順情麵,秉書直言。瑪納斯戰役中,金順違反左宗棠戰撫結合政策,公開殺戮。瑪納斯守敵中約有萬餘回族難民,本地營和河州營間素有矛盾,軍心不穩。徐學功遂向金順進言,招撫守軍,但金順聽而不聞。左宗棠亦曾有言,瑪納斯戰役之所以拖至兩月有餘,清軍統帥意見不合是主要因素,“瑪納斯南城本可收撫,因孔才執意欲剿,徐學功不能與爭。而外來客軍群思居複城之功,摩掌擦拳以待。”攻城後,金順縱容部下殘殺男丁1500餘人以及婦女、幼童數百。聽聞此事後,恩澤立即前往金順帳營,指陳利害。

第七,師法高適,文言桐城。

恩澤驍勇善戰、威震八旗,卻身兼文名。新疆征戰,恩澤留下不少邊塞詩,尚高適雄壯、古樸之風,鮮有淒涼斷腸的纏綿情感,卻寫盡了邊塞的宏闊壯麗。其時,恩澤的心態是積極樂觀的。“一色青天”的遼闊不正是恩澤宏偉理想抱負的投影嗎?恩澤移職於吉林後,便鮮有這類邊塞詩出現。東北之壯闊不屬於新疆,“一色青天四雪圍”的景象在冬季隨處可見,卻甚少出現在恩澤的詩中,因為其心態發生了變化。任職於黑龍江將軍之時,恩澤似乎有足夠的機會施展其才華,卻常有力不從心之感。或如恩澤所言,“宵小甚多”使然。如果說新疆時的恩澤是一個詩人,回到東北時的恩澤則更多表現為一個散文家的風範。這一時期,恩澤創作了大量散文,洗去了詩的激情,回歸少年時期對桐城派文章的模仿。隻是,此時的恩澤心境不似從前,吸引恩澤目光的不再是清晰的考證,而是質樸的格調。此外,從恩澤的奏疏中,亦可看出其嚴密、質樸的文風。文如其人,從恩澤文風中可窺見其人的性格,——文風質樸,其人斷不會去追求奢靡生活、行事斷不會崇尚浮誇。

當然,我們還應該觀察到,由於政治立場的左右和曆史局限的製約,恩澤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若幹缺陷。諸如,為官辦事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腐朽統治,對農民起義、教民起義的敵視態度,以及政治思想中表現出來的食君之祿、報君之恩的愚忠思想等等。然而,恰如陳寅恪所言,研究曆史人物要有“曆史情境之同情”。對於恩澤由於時代局限性所致的弱點和缺陷,我們應該認識到,近代的大小問題,有其創生契機,有其自然形成背景,自非後人所能想象,故而需要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予以評價,而不應苛求於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