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恪卻隻當李愔是在安慰他,所以很失落的看著安樂。
如果安樂不是安樂,隻是白玨,她會接受這個男人的,就算他們身份懸殊,就算沒有任何人的祝福。可她就是安樂,就是蕭安樂呀!
天氣已經很涼了,所以李恪讓安樂跟他回府,但安樂沒有答應,她還是住在這個簡陋的茅草屋或感業寺,隻是李恪讓人來修葺了一下茅草屋,讓它不至於滲風滲雨。為了保護安樂的安全,李恪也派人在暗中隨時看著安樂。保護安樂的人,是在安樂從李愔府上回到感業寺就安排了的。
雖然安樂還是沒有全然接受李恪,但對李恪來說,也是早晚的事,他深信隻有他能給安樂最好的幸福!所以這些天李恪這隻偷腥的貓倒是心情大好。
除了安樂,還有什麼能讓李恪這樣高興?所以楊如以為安樂終究還是接受了李恪的心意,楊如是第一個知道安樂原本就對李恪有意的,她也真心希望這兩個孩子能在一起。可他們在一起……後患無窮呀……
李世民看著他讓人查來的線報,上麵有幾行字是這樣寫的:皇後欲除之,不成想,其有人暗中相助,得以逃脫,而後改名換姓……
從李恪遇刺後,李世民就開始派人去查幕後元凶,隻是查著查著卻斷了線索,但卻查到了獻舞的白玨姑娘就是蕭安樂。雖然李世民覺得蕭安樂無足輕重,但想想他的幾個兒子,他還是讓人仔細的查了一下。
沒想到結果還真是出乎李世民的意料。
這天晚上,李世民去了楊如的宮中,在楊如那就寢。等馮姨都退下了以後,楊如替李世民寬衣解帶。
看著溫靜如水的楊如,李世民問道:“蕭安樂,愛妃還記得吧?”
楊如手上的動作頓了一下,然後恢複如常的說道:“記得,陛下怎麼想起她來了?”楊如知道,李世民既然問起,那他肯定是知道些什麼,就是不知道他知道多少。
“中秋宴上的那個白玨,就是蕭安樂。”李世民說道。
“是嗎?臣妾倒沒怎麼留意。”
“原本朕也沒怎麼留意,就算她是蕭安樂,也不過是個出逃的小宮女,朕也懶得與她計較。隻是朕叫人去查恪兒遇刺一事時,卻發現她的身世經曆倒是挺複雜。”李世民狀似隨意的說道。
“是嗎?怎麼個複雜法?”楊如笑問道。
“她進蕭府之前是誰?後來乾兒竟然為了她與皇後發生爭執,甚至揚言不當太子也罷。皇後為了大唐的根基,一氣之下對她起了殺心。卻沒想到,她一個小小的宮女,竟然有人暗中相助,讓她順利的逃出了皇宮,從此隱姓埋名遊曆四方,直到今年五月她才隨著靜一師太一起留在了長安,本來日子過得平平靜靜,可緣分使然,恪兒回京路過南郊,恰巧刺客埋伏,正好就在她暫住的茅草屋旁。於是時隔多年,她與恪兒再次相遇。卻偏偏這時傳出歌謠,對她,對恪兒都不利,於是又有了中秋宴的鬧劇……”講完這一連串的故事,李世民竟然笑了。他笑,他的三個兒子被人迷得暈頭轉向,他這個父親竟然一直被蒙在鼓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