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兵部尚書柳城在南朝整個官場中都是出了名的壞脾氣,極難相處,也沒有什麼才華,隻因為他是長平王李之年的妻弟,算是八竿子能打著的皇親國戚,靠著他姐夫不遺餘力的舉薦方才進入南朝的政治中樞。為官十載,雖無大功但也無大過,這才做到了一部堂官的正二品大員寶座,不過也稱不上手握眾權,萬安城裏誰不知到兵部裏還有一個連輔宰張昭政都稱讚不絕的侍郎劉文傑?
所以位於萬安城南部的柳宅一向門前冷落車馬稀,甚至說是門可羅雀亦不為過。今日兵部尚書柳城大人更是早早回到家中,整座柳宅天還沒黑便緊閉大門,除了偶然路過的幾個路人之外,冷冷清清,無人問津。
沈風獨自一人坐在柳宅對麵的一處茶樓中吃著晚飯,暗中注意著柳宅的一舉一動,他並沒有被表象所欺騙,知道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更加可怕,心中想到:陳平此次入京將會被擢升為從二品的兵部侍郎,這個消息在萬安城中已經流傳近兩日,恐怕就連茶館裏的店小二都知道了,這位當今的兵部之主柳城大人又豈會不知?那現在柳宅還如此安靜,想來隻有兩種解釋,其一便是他甘心被張昭政分權,或者是他害怕那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輔宰,心有不甘卻也不敢妄動。但恐怕他身後的那位王爺不會如此膽小怕事吧?其二便是他暗中正在準備著什麼事情。如果是第一種情況,自己便完全不必擔心了,但如果是第二種,自己該怎麼辦呢?
而就在沈風正暗自籌劃對策之時,一輛馬車緩緩駛來,恰巧停到了柳宅的後門,趕車的是一位老者,隻見他翻身下馬,四下打量一番,確定無人後從馬車上接下來一位,直接進入了柳宅之中。
後門沒鎖?這是沈風的第一反應,正門緊閉,後門卻沒鎖?事出反常必有妖。沈風當機立斷,扔下一錠銀子,匆匆離開茶樓,暗中潛入柳宅之中。
由於這幾日沈風不止一次夜探柳宅,對其中的道路房屋已是極為熟悉,知道柳城若是處理什麼公務大事的時候一般都會去書房。所以他直接悄悄的來到柳城的書房外,果真瞧見那位趕車的老者守在門口,神情專注。沈風能感覺到這位老者的修為不弱,呼吸綿長沉穩,肯定已經突破了廣力品,應當是雲水品的高手,甚至有可能是靈犀品。
沈風不敢怠慢,隱藏身形,在柳宅中繞了一大圈,確認躲避開那名老者的視線後方才摸到書房後身,附耳窗上,隻聽到柳城此時正說道:“張昭政這兩年的動作愈發明顯了,難怪兩位王爺都說他軍改之後的下一步定是削藩。”
又聽到書房中有另一個聲音說道:“他削藩的想法絕不是現在才有的。南朝五大藩王,一王管轄一州之地,地改之前南朝共計十四州近一百個府八百多個縣,現如今九道三十州,每位藩王的領地幾乎縮減了一半。再說科舉取士,如今朝堂之上無根無基的寒門士子越來越多,像你我這種由藩王舉薦入仕的人卻越來越少了。這兩年的軍改更是為了削藩的一劑猛藥,五十萬精兵直歸中央統帥,憑借一番勢力根本無力與其抗衡。”
“所以兩位王爺高瞻遠矚,早就打算聯合在一起共同對付中央集權。周將軍,你我都在這萬安城當差,雖然各為其主,但值此危難之際,還應該相互幫扶才是啊。”
“那是自然,五番現在已經是一根繩上螞蚱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必須要齊心協力,守望相助,方可渡過難關。”
此時還在窗外偷聽的沈風已然知曉這另一個人的身份,便是殿前左指揮使周榮祿。此人倒是與柳城不同,文武全才,曾是泰安王李之乾麾下第一武將。若說南朝西南各地的安寧是兵部侍郎劉文傑的功勞,那東南沿海兩道近十州幾百萬民眾的安居樂業還真得感謝這位周將軍。
而這位曾經統帥過十萬大軍、戰功赫赫、不論在軍方還是東南百姓口中都享有極高聲譽的一代名將,卻在戰爭勝利之時被一紙天子詔書解除了兵權,從此之後便為大明宮守了八年的大門。
此時沈風又聽柳城說道:“不知對眼下的情形,周將軍有何良策?”
周榮祿很簡潔的回答道:“陳平此人留不得。”
“周將軍是打算半路截殺?”
“陳平此行乃是奉旨領賞,一路上帶著二百親衛精騎,更有各地方官員軍隊護送,若沒有千人兵力,絕無可能取走此人性命。”
“沒有聖旨兵符,私自調兵千人,罪同謀逆。況且周將軍你雖為一代名將,但放眼整個京畿附近,你也無力調動一千人馬。”身為兵部尚書的柳城對此事無疑是最為清楚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