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廟會展技(2 / 3)

每到春節,按照族裏的要求,東石寺村家家門前都要插起“高照”。“高照”是一種燈的名字,每家每戶的門口兩邊各插一盞。

“高照”大部分人家是買的,買不起的就自己做。一根一人高的竹竿上端安放一個木製的圓盤,圓盤中放置一個小黑碗,黑碗內盛的是棉清油,油碗裏有一根油焾;一個用白棉紙糊的燈罩罩在黑碗上。當夜幕降臨時,家家要把燈點上。嗬!每條街齊整整地兩行明燈,明燈映著有錢人家的大紅燈籠,把個大街、後街、南北街、小崔莊、張拐兒裝扮的明光燦爛,煞是好看。

正月十五這一天的晚飯後,在族長的率領下,武故事(李玉華他們的武術)、文故事(戲班子)、高蹺、背裝、旱船等就開始在村子裏的各個街道巡回演出。這一活動形式曆經近二百年滄桑常年不衰,一直沿革到現在。

“高蹺、旱船”的演員都是本村的村民扮演的,他們把自己妝扮成戲裏的人物,有小生、老生、花旦、彩旦、武醜、文醜等等。他們和著梆胡,唱著隻有當地人才能聽的懂的老“懷梆”。這些平時隻知道種地養家糊口的莊稼人,此時也能夠大大方方地扭扭捏捏,哼哼唧唧,似有似無地嬉笑著,興奮時還打情罵俏。他們扭著、唱著、高興著,他們忘去了一年裏的不愉快和生活勞作中沒完沒了的煩惱。他們為自己出色的表演而陶醉,而紅光滿麵、而激情飛揚。

看熱鬧的人們也被這歡樂,祥和,熱烈的氣氛所感染。一些人家不管是富戶還是窮戶,為了來年求個好兆頭,也是為了搏個麵子,都要在自家的門前擺上一張桌子,有錢的人家桌子上會放三、四個碟子,碟子裏有洋糖,有點心,有瓜子,有冬梨等等;窮戶人家也要在自家門前擺上桌子,上麵放一些過年自家做的炸糕、焦花、麻糖、甜餅等等;實在沒有辦法的人家最起碼也要放幾碗熱水。反正這些表演者也不計較,有那麼個意思就知足了,說明看得起他們,表演起來照樣賣力。

在大家高興之餘,也經常會發生一些花絮,挺有意思的。

前麵提到過的萬花莊離東石寺村不遠。這個村可不一般,據說有明朝以來,該村就建有一座“龍王廟”,裏麵供奉的是龍王爺和龍王奶奶。遇到春天大旱,當地的官員、士紳會率領眾百姓在此舉行祈雨大典。向龍王爺和龍王奶奶敬獻貢品,焚香禱告,祈求龍王爺開恩,廣施沛雨,滋潤蒼生,祈願五穀豐登。而往往是大典過後,或大或小天上就會下雨或者下雪。如此靈驗,人們對龍王爺和龍王奶奶就更加地信奉和敬仰了。一來二去,每年的二月二廟裏廟外就熱鬧非凡,這裏就成了一個集市。

話說鹹豐十一年,又到了二月二。

這天清晨,四鄰八鄉的人們就開始從不同的方向,沿大路、小路向萬花莊“龍王廟”蜂擁而來。這些人群中,有的是去許願,有的是去還願,有的是去向神求醫問藥,有的是去像逛超市一樣逛廟會。

做買賣擺地攤兒的早早地就占好了位置,有賣吃的,賣穿的,賣用的,賣看的。反正人人都懷著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目的來到這裏。人們越聚越多,半晌時這裏就已經是人山人海。廟裏廟外人們你擠我我扛你,摩肩擦踵。招呼聲,哭喊聲,無秩序,亂哄哄。許多人往廟裏擠,爭先恐後地要一睹龍王爺和龍王奶奶的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