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禦書房激戰(1 / 2)

帛睿怒不打一處來,執卷的手指關節在這一刻泛起微微的白,目光凝著眼前一封封敘述不一、內容卻一轍的奏折,一張麵孔已然鐵青的嚇人!劍眉也漸趨打成了生硬的結!

一班大臣今日早朝便提了一事,當時帛睿負氣而去,卻不想才回了禦書房,這一封封奏疏便一股腦的飛上了他的案頭,字字句句皆與早朝之上所論無二,都道著齊王濫用私刑、終至死人一事原是受了匡惑!那對小販夫婦,根本是榮錦王支使人假扮的……

心念一動、牽扯的甫一動氣,帛睿“啪”地合了手中的折子,沉澱目光、森然冷笑,心中暗道:“你們就這麼急於逼朕,逼四皇子麼!”一念落定,幾乎是咬牙切齒的對身邊太監發命,叫他召這幾個上折子的大臣在禦書房覲見。

那公公看得出來皇上心情不好,忙不迭領命作禮便要退去。

帛睿又猛地喊住了他,微想一下,複開言又道:“去傳榮錦王也一並進宮往禦書房來。”心中忖量。

“諾。”公公複應了一聲,徑自退下去。

說榮錦王設套使絆子……

當真是委實的可笑,可笑的很!

帛睿自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四皇子帛清是他一手帶大的孩子,他自然知道自己兒子是個什麼樣的人,何況帛清為何要害跟他榮錦王並無衝突的齊王?

這個道理心中明白,他帛睿明白,旁人未必就不明白。故早朝之上帛睿並沒有為帛清辯駁一二,因為他知道那幫臣子這是有心為之,擺事實講道理對他們自然是沒有半點用處!

他拂袖而去,原是想給那些恣意挑事、早有預謀的人一點告誡,讓他們感知到楚皇的慍惱。誰知這幫人的膽量當真是出乎了帛睿的意料,竟是這般一條路走到黑的死心執著!好,既然他們不撞南牆不回頭,他這堂堂一國之君成全他們就是!

但當帛睿召了這些個大臣往禦書房議事,啟口道是榮錦王於情於理都決計不會去詬害齊王時,這些臣子竟一言不發,具是頷首作禮、大有跪諫之勢。

帛睿剛想動怒,其中忽地有一年過半百的王姓大臣站了出來,口口聲聲道出自己偶至城郊踏青,親眼看到榮錦王府的管家去訪了那小販夫婦的京郊舊址!

便在這個當口,內侍進來報說榮錦王到。

帛睿略一思量,命了帛清進來。

帛清步伐穩沉、神情不亂一絲,隻微微瞥了一圈這或禮或跪的一班大臣,心中牽出一絲不屑,對著父皇行了禮後退至一旁。

帛睿先沒理會帛清,沉下一口氣瞥了眼那位王姓大臣。這大臣曾屢次維護三皇子魏王,現下又第一個站出來口口聲聲道出自己可做證人,儼然這其餘一班臣子皆是以他為首。

帛睿識得他是魏王的人,那麼這出事端的幕後推手是他哪位好兒子,他在這一刻心下也已暗暗了然。壓住慍氣勾唇冷笑:“王愛卿,即便是你眼見了所謂榮錦王府管家去過舊址,那又能說明什麼!”不是問句。

這王大人麵上恭敬之態不變,複斂襟作揖:“回陛下,那是一處京郊別院,原是專為我大楚得著皇室宗親、高官大員賞識的文人雅士所建,其中多有住各家門客。陛下也是知道的。”

“是啊!”另一位大臣也在這當口接話一禮,“住在其中的都是與皇族有關係的賢士、多為皇族門客,而榮錦王的管家卻去尋了那扮作小販的門客舊址……若不是榮錦王自己的人,又為何會委派管家去尋舊址?”

一來二去這說辭牽強也好、周密也罷,全不重要。重要的是誰都看得出,這一幹大臣今兒個為得就是抱成靶子擰成團的針對四皇子帛清!

帛清在一旁冷眼靜看,良久都不曾啟口,隻在心中思量解圍之法。

方才他匆匆得了父皇傳召,在這過來的一路上就知道是為了什麼事情,但現下這一瞬息才恍然後覺……原來他當日與江炎聚在一起的那通分析,到底是分析了錯,他二人還是太過厚道了!

原來魏王要害的人並不是漢王,而是他榮錦王!倒真是應了江炎當日烏鴉嘴的一句:“若說是為了他的胞兄漢王,那也不該去尋齊王的晦氣,而理當來做個局匡王爺你才是啊!”

他還道是這同為嫡出的魏王亦有成為太子的野心,殊不知魏王根本就不是那麼想的!

帛清素日與幾個兄弟間走動並不多,更不能全然知道這些個兄弟各自都懷揣著怎樣的想法,隻憑自己臆想委實不靠譜的很。

這魏王與漢王果真是兄弟同心,兩個人是抱在一起聯起手來鏟除他這個爭儲的勁敵了!他一再小心,卻終究還是不慎踏錯一步,就這樣莫名其妙的陷進了人家挖好的圈套裏!

這兩個大臣一唱一和,把楚皇帛睿將在這裏。若帛睿再一度固守己見的為帛清說話,則顯得更是包庇袒護、有心偏袒!帛睿隻好暫且緘默,微停一下,側目看向帛清:“四皇子,王大人說他親眼看到你府中管家去了那小販舊院,可有這一回事?”語氣不溫不火,聽不出什麼情態。但他心裏是有著譜的,該怎麼做也是有著一早的打算。他會維護帛清,斷不會叫帛清中了設計、背了負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