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管理力度 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一定要提高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管理力度,結合我國有關環境保護、土地、林業、水利等方麵的法律法規,進行協調發展,實現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比如,在實際施工中,強化對毀林占地、水質汙染、大氣汙染、水土流失、噪音汙染等方麵的監督與檢查,對一些違規行為進行嚴厲的懲罰,及時調整生態環境中出現的汙染情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針對具體問題,采取合理的解決方法,實現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
三、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
(一)強化與生態環境的結合 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一定要遵循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相結合的原則。同時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正確分析人類、自然、工程之間的聯係,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研究與處理,將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程度降至最小,確保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促進雙贏局麵的實現。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一定要加強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保證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效益的一致發展,實現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到施工、安全生產、生態環境的全麵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實現生態環境保護。
(二)強化施工資源的綜合運用 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施工資源的綜合運用與循環再生就是生產資料的應用。在實際施工中,一定要加強可再生循環施工材料的充分利用,結合循環再生原則,對施工垃圾展開相應的處理,實現變廢為寶,有效提高工程經濟效益,保護生態環境。比如,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可以利用廢渣填充溝地,降低水利工程造價,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生態效益,保護生態環境。
(三)強化施工與環境互補 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可以與生態環境保護進行協調發展,實現互補,建立平等的關係。比如,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會利用一些土地資源,進行工程基礎施工,挖出一些廢渣,如果不能進行及時的運用,就會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在工程生產與運行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占用土地資源的情況,進行一些生活場所的建設。如果單獨考慮這兩種情況,就會導致土地資源的大量浪費;如果將兩者進行綜合考慮,就可以實現土地資源的共生利用,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土地資源的浪費,還可以有效減少工程生產成本,實現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
(四)合理利用主體空間 主體空間利用指的就是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總體布置施工區域空間組織出現問題。在合理利用主體空間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對施工現場土地資源的規劃,控製水流流速,降低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水利工程施工的全麵規劃,製定合理、科學的施工方案,保證水利工程施工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必然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水利工程對水文、土壤、生態平衡等方麵的影響分析,可以知道,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生態環境一定會產生影響,是不可避免,隻可以進行相應的防範與降低。同時,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不僅隻是重視工程經濟效益的提高,還要注重工程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提高,有效協調人類、自然、工程之間的關係,實現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這樣才可以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促進水利工程的快速、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錢新月,單桂芳.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探討[J].科技視界,2012(13).
[2]洪浩波.淺談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生態水利工程[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05).
[3]吳海蓮,劉生明,多傑紮西.黃河源區生態環境形勢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