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生態水利工程(1 / 2)

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生態水利工程

能源環境

作者:徐源

【摘要】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一定要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綜合分析,並且評價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合理、科學的執行措施,有效解決工程施工中出現的問題,這樣才可以保證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本文主要分析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提出防範影響的有效對策,闡述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

【關鍵詞】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生態水利工程

我國建築行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水電工程等有關工程建設的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水利工程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同時,水利工程的建設也促進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提高,滿足了人們生活的需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壞了人們生活的環境,影響了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不利於我國社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一定要進行深入分析,堅強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實現社會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

一、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水文環境影響 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根據實際情況的需求,對原來天然河道結構與水文條件進行改變,進而開展施工的過程。在天然河道基礎上進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必然會影響水文環境。比如,在河道上進行堤壩建設,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上遊水流的流動速度,降低水體的自淨能力;在增加水庫容量的時候,必然會影響水溫結構,導致水體密度、水中溶解氧、微生物、水生生物等出現變化,對下遊河道產生一定的汙染,導致魚類生存與繁衍的環境發生改變;當水庫中蓄水之後,必然會致使水庫周圍區域出現地下水水位上升的異常現象,出現土壤環境改變的問題。

(二)土地利用影響 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時候,不僅會影響水文環境,還會占用一定的土地資源,產生相應的影響。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工程本身會占用一些土地資源,在施工的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廢渣,並且建設一些臨時水利設施,這些均會占用一些土地資源,出現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在水利工程中,必然要進行土地的開挖與堆砌,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處理,那麼必然就是對周邊植被造成影響,出現水土流失、堵塞河道等情況。

(三)生態平衡破壞 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導致的另外一種生態汙染就是生態平衡破壞。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一般都會對水生生物的生活環境產生影響,導致一些珍稀物種出現滅絕的情況,破壞了原來的生態平衡,也影響了原來的生態食物鏈,嚴重的情況,甚至還會出現瘟疫等災害。

二、防範影響的有效對策

(一)提高生態環境承載力 要想有效降低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可以通過提高生態環境承載力的方式實現,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改變河道結構與水文條件的時候,一定要確保河流自身需水量的達到,這樣才可以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升,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一定要加強移民與耕地補償措施的落實。近些年來,移民與耕地補償的費用日益增加,在進行水利工程規劃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因地製宜原則的落實,根據水庫環境的承載能力,選擇適合的開發項目開展工作。比如,在河穀較窄的區域,上遊河道坡度較大,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可以進行高壩大庫的修建,有效降低中下遊淹沒損失。

(二)強化不同施工階段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在實施水利工程建設的時候,一定要針對不同的施工階段開展不同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首先,在合同簽訂階段,一定要對施工現場環境汙染處理、汙染物擴散處理的責任進行規定,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製定嚴格的汙染指標,並且保證相關工作的全麵落實。其次,在施工管理階段,一定要建立環境保護監測機構,對施工過程中的水質、噪音、土壤、大氣等方麵進行測定,之後對不同施工階段的測定結果進行比較,明確生態環境的變化情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最後,在施工後期階段,在保護生態環境的時候,主要就是對破壞植被與景觀的及時修複,避免用地中出現耕地碾壓的情況,及時修複耕地與植被,全麵實施綠化規劃,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