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上恩賜玉石白菜
話說,衛夫人的“筆陣圖”寫成後,呈送皇上禦閱。皇帝禦閱後,連聲說,寫得好,寫得好。忙叫來大臣,把自己身邊一尊稀世珍寶——玉石白菜賜給她。衛夫人在世時愛不釋手,經常擺放案頭。一說她死後,家人為表示紀念,並經皇上恩準,把玉石白菜作為殉葬品,隨之入土;二說後來這國寶流失到台灣故宮博物館。
六.教王羲之練書法
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書法的啟蒙老師就是衛鑠.
王羲之7歲時,就開始學習書法,衛夫人很喜歡他聰明伶俐,不但盡心教王羲之寫字,還愛用前人練字的故事開導、鼓勵王羲之。有一次,王羲之問衛夫人:“老師,我怎樣才能盡快把字練好呢?”
衛夫人看到王羲之著急的樣子,既可愛,又可笑,便說:“孩子,不要太急了,我先給你講個墨池的故事吧!那是在東漢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張芝的人,他為了練好字,天天在自家門前的池塘邊,蘸著池水研墨練字,從太陽出來,一直練到太陽落山,字寫完後,就在池塘裏洗涮筆硯,日長月久,洗出的墨汁把整個池塘都染黑了,後來,他的字越練越好,寫的草書筆勢活潑流暢,富於變化,大家都敬稱他為‘草聖’。”
王羲之一邊聽著衛夫人講述張芝的故事,一邊心裏在想:張芝為了練好字,洗筆硯的水竟把池塘都染黑了,他下的工夫多麼大啊!要是自己也像張芝那樣刻苦,一定能把字練好。
從此以後,在衛夫人的具體輔導下,王羲之練字更加努力了。他也像張芝一樣,每天練完字,就到自家門前的池塘裏洗筆硯。時間一長,原來清澈如鏡的池塘,也變成了墨池。
後來,王羲之每搬一處,都要在門前的水池裏洗筆硯,據說他留下的墨池比張芝還要多。北宋的文學家曾鞏,十分欽佩王羲之的勤奮刻苦精神,特地寫了一篇《墨池記》讚頌王羲之。
衛夫人教王羲之書法,還教他知道天外有天,不可驕傲懶散。因此,王羲之隨後又學習了張芝的草書,鍾繇的楷書,可他還覺得不夠,決心博覽群書,向更多的書法家學習,把人家的長處統統學到手。
後來,王羲之長大了,先後到武昌、九江等地做官。王羲之每到一地,總記起衛夫人的教導,看看前人留下的碑文題字,他總要細心地臨摹下來,一有空就拿出來看,認真地琢磨體會其中的特點,用心地悟出個中道理。
王羲之看了那些筆跡之後,他練字入了迷,在路上,或者坐下來的時候,也不忘揣摩字的間架結構、氣勢和運筆的方法。他一邊想,一邊就用手指在自家身上橫一筆豎一道地劃,日子久了,連衣襟都劃破了。王羲之不斷努力地苦練,他的手腕變得很有勁,運起筆來也十分有力。他心裏常想:按照衛夫人教的,要揉合百家之長,得千變萬化之神,才能有所創新。
據曆史傳說衛夫人為了小小的王羲之的書法老道,筆法獨特瀟灑,成績非凡,還哭過,她黯然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意思將來王羲之的成就一定超過自己這個為師的。但後來一想她有釋然了,雛鳳清於老鳳聲,這是必然的結果。
還有一個畫鵝點睛的趣事下集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