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父親褚裒(1 / 1)

褚蒜子的父親褚裒[póu]字季野,才華橫溢,但謹言謹慎行。出生名家,為東晉大名士。非常人智慧可比。祖父褚智,有大才量和大胸懷,以才幹能力著稱。曾經做縣吏,有件事辦得不恰當,縣令想鞭打他,褚智說:“事物各有各的用途,可以用作榱椽的木材不應該用作籬笆,希望明府垂察。”縣令於是寬免了他。褚智因為家中貧窮,辭掉了縣吏。年近五十,鎮南將軍羊祜和褚智有舊誼,就向武帝推薦了他,褚智被提拔和任用,官職到安束將軍。褚裒的父親褚洽,官職到武昌太守。子歆,字幼安,以學行知名,擔任散騎常侍、秘書監的職務。

鹹和三年(戊子,公元328年)

二月初八,蘇峻攻破建康,挾帝矯詔。庚亮到尋陽宣太後詔,任溫嶠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授予徐州刺史郗鑒為司空(清《全晉書》作車騎將軍)。(以期勤王)褚裒為郗鑒參軍。

鹹和四年(戊子,公元329年)

三月初十,褚裒因功封都鄉亭侯。遷司徒從事中郎,除給事黃門侍郎,出為豫章太守。

鹹和九年(甲午,公元334年)

六月二十九日,朝廷授予平西將軍庾亮征西將軍,假節,都督江、荊、豫、益、梁、雍六州諸軍事,兼領江、豫、荊三州刺史,鎮守武昌。庾亮召用殷浩為記室參軍。殷浩即殷羨的兒子,和豫章太守褚裒、丹陽丞杜都因見識清晰、氣度弘遠,善於講談《老子》、《周易》,在江東負有盛名,而殷浩尤其被風流雅士所推重。褚裒即褚智的孫子,杜即杜錫的兒子。

褚裒少年時有簡單高貴貴的品行,與京兆杜乂俱有盛名,冠於中興。譙國桓彝見褚裒容貌並和其交談後得出結論:“季野有皮裏《春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謝安亦雅重之,恒雲:“裒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矣。”意思是外表不露聲色,但內在自有方寸天地,也就是有宰相肚裏能撐船的肚量和宰相的才華。褚裒和杜乂開辟了蘇吳文學的起源。蘇峻,祖約以清君側除庾亮的名義造反,車騎將軍郗鑒以褚裒為參軍。通過艱苦的硬戰,終於平息了造反,褚裒以戰功被封都鄉亭侯,慢慢升遷至司徒從事中郎之職。

一.褚裒追求簡單的生活,是艱苦樸素的環保主義者

老百姓經常看見一個衣著樸素的普通的老頭帶領一大堆的仆人在撿柴禾,十分奇怪,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東晉大名士褚裒,褚裒有時也會穿打過補丁的衣服,從來不理會別人的白眼。

二.踏實低調做人,牢記緊閉嘴巴

他其實本來名氣就很大,說話也不多。沒有成為國丈前,一次到吳郡(今蘇州),參加地方豪強們的聚會。“地頭蛇”們沒有認出他,招待非常冷淡。他喝完茶後,別人傲慢問他是哪位?褚裒站起來慢慢舉手施禮說:“褚季野”。在座的人一聽大驚失色,羞愧四散。

三.不搞關係,不求高官

褚裒從來不去走後門,求高官,一次又一次遠離朝堂中心,遠離政治鬥爭中心,這個在女兒被封為皇後後更加明顯。(這個是後話,暫且不表。)

在這樣的東晉大家的熏陶下,褚蒜子慢慢被培養成東晉第一嬌媚的女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