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宋開國以來,曾強盛一時,尤其在宋仁宗時期,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百姓豐衣足食,可謂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然而傳至宋徽宗時就不妙了。徽宗任用以高俅為首的一群貪官汙吏。他們陰險毒辣,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橫征暴斂,無惡不作,把整個國家搞得烏煙瘴氣,賊寇四起,民不聊生……當時有首童謠傳誦(此童謠本人自作,無可查證):
頭大頸粗肚子圓,身穿官袍神氣顯。
一座兩座金山來,《四書五經》從未研。
低頭見肚不見靴,保你加官又進爵。
肚子小小無官威,保你下場很可悲。
如當朝做官的林衝、宋江等就應此童謠。在宋江、林衝年少時,曾有一相士告戒他們道:“足下將來不入仕途為妙,若一旦涉足官場,必須要在三年內吃的肚大腰圓脖子粗,若非如此必將災禍臨頭!”後來林衝、宋江做官一心為民為國,兩袖清風,自然沒有吃得那副“官相”。結果他們都落得個淒慘下場。現在家喻戶曉的打虎英雄武鬆便是生活在這個時期。
一別意悠悠尋親去
遠遠山巒重疊,遍布濃蔭鬆柏。彎彎河流澄清,兩岸絲絲垂柳拂地。陣陣秋風掠過,片片黃葉飄落。
古道旁一畫亭好似展翅欲飛,亭中有三人,其中一位是年少官人,長得眉清目秀,皓齒朱唇。一位是年及三旬,麵黑身矮的男子,看去卻是氣宇軒昂,眉目間透著一股俠骨傲氣。此二人正舉起大碗酒敬一位英俊少年,少年則捧起一個大黑酒壇,隻聽到:“咕咚,咕咚……”聲響,半壇酒被這少年一口氣倒入肚中。細看這少年,二十出頭,身軀甚偉,相貌堂堂,濃眉大眼。他渾厚的嗓音振出淩雲誌氣,寬闊的胸脯勁顯骨健筋強。(武鬆若在當今定是特級男模之材,施瓦辛格見了武鬆可能也會自慚形穢。)
這英俊少年姓武名鬆,那兩位一是江湖上人稱“小旋風”的柴進,一是江湖上人人尊敬的“及時雨”宋江。三人為何在此飲酒?
這武鬆本是清河縣人,自小與兄長相依為命。武鬆脾氣焦躁,性氣剛,又天生神力,故家雖貧寒卻無人敢惹他。比如武鬆若說他放了個屁是香的,誰敢說半個不字,那便是討打!不過武鬆從不無故欺壓別人。正好當地官府裏有個看守機密房的人,狗仗人勢,欺壓百姓,整日在街上橫衝直撞,無惡不作。一日,這人欺到武鬆頭上來了,武鬆一時間怒起,朝那斯當胸一腳踹出數丈遠,又閃過幾個健步跟將上去,揪住那斯,照麵門又是狠命一拳,那斯頓時口鼻噴血翻白眼,倒在地上一動不動了。武鬆一看出了人命,不妙!匆忙逃走投奔柴進避難去了。當地百姓以為武鬆為他們除了一大害,都把武鬆當做大英雄,象神一樣的敬起來。武鬆的美名也因此傳遍江湖。後來才知道那斯並未被武鬆打死,調養了幾個月後又出來作惡。武鬆來到柴進府上,經常吃醉了酒與莊客發生矛盾,很多莊客都遭過他一頓好打。於是,柴進讓武鬆跟先生讀書識字,這才安分了許多。武鬆在此一年多,正好遇到宋江犯了人命案來投奔柴進,並與宋江結為兄弟。與宋江相伴數日後,武鬆思鄉,要回清河縣看望哥哥。因此,柴進宋江在此亭中相送。
喝了餞行酒,三人又相敘良久。武鬆道:“兩位尊兄請回,送君千裏,終須一別。”說完含淚拜別而去。武鬆在路上邊走邊尋思:“早聞江湖上說及時雨宋公明,果然名不虛傳。如今我與之結為兄弟,萬不能汙了他的聲名,日後定要多做仗義之事。”
武鬆翻山涉水,串村投店,行了數日,來到陽穀縣地麵。看到夕陽下的村落與風景甚美,不禁詩興大發:
濃濃暮色罩晚秋,縷縷輕風拂巷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