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相遇(2 / 2)

神叨叨說完,玄寧彎腰蹲下,拂去台上灰塵,頓時被嗆的連聲咳,待塵埃落定,隻見石台上靜靜躺著兩個布包。

一個布包狹長,應是兵刃之類,另一個四四方方,似是典籍書本,而石台上更隱隱露出不少刻痕,似是文字。

玄寧跟著者道,雖然油滑學了十足,卻並沒有多少貪婪之意,想看這石台上的事物,更多的是好奇,被困在這崖洞之中,又見到這詭異的骷髏,總得把情況了解清楚。

連抹帶吹,終於把石台徹底清理出來,台麵上的刻痕終於全部顯露出來,果然是一篇文字。

醃臢老道雖一身毛病,竟通讀道藏,還是博學之人,玄寧跟著他這些年,卻是被逼著學會了讀書識字,為此玄寧沒少嘲諷他,老道每次一張橘皮似的臉總是漲得通紅,口中隻道:“你這小屁娃兒懂啥,為師當年……”

想到這裏玄寧又是一陣神傷,慢慢平複心情,去看那文字。

“修行四十載,雖得無上天書,然資質魯鈍不能盡窺天人之道,今遇蛇妖而厄,命也。唯持正心誅妖魔,未有解怠,餘心稍慰,今遺道玄錄予後來者,盼君不負餘心,行大道之事,如此可瞑目也,含光伴餘多年,一並予之,齊雨霄絕筆。”

字體飛揚,隻著看這字便有一般磊落灑脫之意,字跡深入青石半寸,溝壑平滑圓潤,竟似是以手指寫就。

齊雨?道玄錄?含光劍?玄寧一臉茫然的看完這段文字,越看越覺得似曾聽聞,驀地,想起老頭兒曾經講過的一段往事,再去看那骸骨,心中震驚,無以複加。

醃臢道人雖然不是什麼前輩高人,但是對往事舊聞如數家珍,不管是修行奇人秘事,還是朝堂野史,都是張口即來,平素就跟玄寧吹噓個沒完,也沒少受玄寧白眼,也不知這老頭兒都是哪裏聽來。

而這齊雨霄和道玄錄,更是被他說過不止一次,聽的玄寧耳朵幾乎都起了繭子。

千年前,雄踞九州之地的漢帝國陷入混亂,宦官與外戚交替登場,各地諸侯並起,割據稱王,烽煙四起。

而其時天師道掌教張思淩,修為高絕,門派鼎盛,眼見這亂世將起,卻也背離道家清修之道,動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念頭。

隨即,張思淩登高一呼,從者雲集,很快麾下便有了數十萬大軍,一路以強者開路,攻城拔寨,勢如破竹,最盛之時己占地數千裏,據有一州之地。

然而,亂世人オ反而層出不窮,那個時期更是九州數千年也難以見到的大時代,星河燦爛名將輩出,張思淩雖然修行天分極高,但是行軍作戰卻差的遠了,在經曆最初的混亂無序和洗牌後,真正強大的勢力開始角逐中土。

很快,張思淩的隊伍就在一場場潰敗中不斷縮小,最後殘存的兩萬大軍更是被三方聯軍層層圍困在陽泉。

要知道,張思淩雖然修為高絕,但也不是一騎絕塵,更不可能一人力壓全場,畢竟那是千年難遇的大時代,在圍困他的三路聯軍當中強者雲集,更有數人雖然稍遜於他,但是如若聯手,也足以與他匹敵,之所以沒有立即發動進攻,就是怕他拚個魚死網破。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看上了他的道玄錄。

如果說近幹年來問世的修行典籍中,最有名的是哪部,估計絕大多數修行者都會推崇道玄錄。

天師道香火綿延千年,固然是底蘊深厚,但是,張思淩居功至偉。

他剛接掌掌教的時候,天師道已是日落西山,門中人才凋零,他通讀道藏,觀日月山河,神與道合,自創諸多神通術法,然後將所悟著書便成了道玄錄,由此,天師道大放異彩,張思淩硬是以一己之力重振天師道,至今千年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