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山西的“塌方式腐敗”說起(1 / 1)

從山西的“塌方式腐敗”說起

葉小文專欄·談天說地

葉小文,本刊顧問,曾任共青團貴州省委書記、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等職,十八屆中央委員,現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主要著作有《多視角看社會問題》、《宗教問題怎麼看怎麼辦》、《化對抗為對話》、《從心開始的腳步》等,論文《社會學否定之否定的進程及其內在矛盾》曾獲中國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論文獎。

最近,山西的政治生態一度出了問題,數名省級幹部先後墮入貪腐,驚現“塌方式腐敗”。常言“地靈人傑”。山西的“地”怎麼了?《人說山西好地方》的歌還耳熟能詳啊。

有人說問題出在當官的與煤老板“官商勾結”。可昔日的晉商是怎樣呢?“他們在具體的商業行為上特別講究信譽,否則那些專營銀兩彙兌、資金存放的山西票號,怎麼能取得全國各地百姓長達百餘年的信任?”“商業同行間的道義和商業行為本身的道義加在一起,使山西商人給中國商業文明增添了不少人格意義上的光彩。”“何謂山西商人?我的回答是:走西口的哥哥回來了,回來在一個十分強健的人格水平上。”先別怨商人,還得從官員自身剖析原因,敲響警鍾,吸取教訓。但官員怎麼就倒了一片呢?

毛澤東說過,“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麵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衣炮彈麵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今天,我們黨在全新的條件下,領導全國人民以空前的規模從事經濟建設,深化以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為主導的經濟體製改革,“在糖衣炮彈麵前要打敗仗”而腐敗變質者早已不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那種規模和檔次了。鄧小平說過,“自從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兩個方麵的政策以來,不過一兩年時間,就有相當多幹部被腐蝕了,卷進經濟犯罪的人不是少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嚴重情況,不是過去‘三反’、‘五反’那個時候能比的。那個時候,貪汙一千元以上的是‘小老虎’,一萬元以上的是‘大老虎’,現在一抓就往往是很大的‘老虎’。”

山西的警鍾敲響,山西的教訓深刻。

在推動在市場經濟建設中,必須用法治來製衡權力。不受製約的權力難免腐敗,絕對不受製約的權力有可能絕對腐敗。如果隻擁有權力而不承擔責任,隻行使權力而不接受監督,每一個執法者都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法律破壞者,而每一個公民都有可能成為這種破壞行為的受害者。馬克思說過,“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當權力調控市場,當權力與資本相遇,不受製約的權力,難免導致普遍性、塌方型腐敗。

必須完善法治經濟。我們搞市場經濟,不是要搞“市場社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不是要使市場在社會生活中也起決定性作用。何況,我們要搞的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法治經濟。法治是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基本保證,也是經濟、社會良性互動的規範和引導。

必須建設法治政府。政府是執法主體,對執法領域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以權壓法、權錢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問題 ,老百姓深惡痛絕,必須下大力氣解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習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堅決防止權力和金錢相結合、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要“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當然就應該把權力關在法治的籠子裏,才能最大限度減少體製缺陷和製度漏洞,最大限度地防範市場利益的誘惑。要防止權力過多幹預市場、邊界不清——改革限權,確保權力界限清晰分明;防止權力取得無據、行使無序——依法確權,確保權力授予依法合規;防止權力過度集中——科學配權,確保權力架構相互製衡;防止“暗箱操作”——陽光示權,確保權力運行公開透明;防止權力濫用——全程控權,確保權力監督及時有效。

必須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鬥爭。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做到零容忍態度不變,猛藥去屙的決心不減,刮骨療傷的勇氣不泄,嚴厲懲處的態度不鬆,凡腐必反,除惡務盡。

對山西驚現的“塌方式腐敗”,我們完全有決心有信心徹底根治。好比出現了“堰塞湖”,炸掉它就是!山西還是好地方,中國更是好地方。

但別有用心的人難免要做文章。例如,有一種幸災樂禍的怪論,說什麼“不反腐敗要亡黨,真反腐敗也要亡黨”。此論不值一駁。不反腐敗確實要亡黨,真反腐敗不僅不會亡黨,而且能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使中國共產黨更堅強,更有力量。(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