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問——既要學更要問(1 / 1)

學問——既要學更要問

黨員幹部書屋

作者:李進

自識字以來,堅持讀書,牢記“書山有路勤為徑”,我一路愉快向前,卻發現“書”的指引也會有岔路、歧途。如何選擇一本好書?曾國藩不止一次向家人和朋友推薦書目,有“每日必讀”、“傳家八部”、“家中必備28書”,由此看來讀什麼書確實是很重要的,尤其在信息泛濫的當下。《論語》無疑是傳世好書,使我不倦閱讀、不斷受益。

1996年讀到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論語》這一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標識的儒家經典,曆史上對它的章句注疏累代不絕,而南懷瑾先生以淵博學識,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就的《論語別裁》,對《論語》二十篇進行了詳細而生動的講述,尤為新穎的是,將原文串講整編為一個個曆史故事,蘊意深邃又妙趣橫生,發人深省!

以《學而》為例。“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耳熟能詳,也是大家最容易對孔子思想斷章取義而誤入歧途的。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為大家進行了修正,“學而時習之”,重點在“時”和“習”上,什麼是“學問”?讀書就是學問,錯了。“學問”在儒家思想中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文學好,而不是學問好。

“學問”,先學後問,問什麼?向誰問?就是要問自己所學的知識能不能做到。“觀過而知仁”,我們看見別人犯錯誤,自己就反省,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見賢思齊,這就是“學問”。

對人對事其實都一樣,人需要反省,企業管理和發展同樣也需要反省。作為一個從事銀行業二十餘年的管理者,我希望自己的企業具備內修精氣神,外修製度建設、風險控製、市場營銷,這樣的銀行在市場上才有競爭力、才有生命力。當然,一切的發展都需要人來執行,所以“人”才是銀行參與競爭的核心動力。因此,我總是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來教育和培養幹部員工,讓他們知書達禮,“禮”就是行為規範和處事原則。讓員工懂得“和諧”,讓大家“以己度人”、“寬以待人”,麵對問題和困難勇於麵對、勤於思考,找到科學有效的辦法和途徑。現在看來,這種企業文化的建立是大有裨益的。

還是那句話,“學問”,學之後一定要問問自己做到沒有。(作者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貴陽市分行行長、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