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靈山(1 / 2)

靈山與潭柘寺、圈門、過街樓、龍泉山莊、崇化寺、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周自齊墓、天津關、門頭溝博物館、永定河、八奇洞、首特仙台旅遊區、宛平縣抗日革命烈士紀念碑、玫瑰穀、戒台寺、小龍門森林公園、珍珠湖、齋堂水庫、黃草梁風景區、百花山、龍門澗、妙峰山、十八潭、爨底下村(古跡山莊)、東胡林人遺址、大寒嶺關城、東魏武定三年刻石、洪水口、靈嶽寺、靈嚴寺、龍門森林公園、琉璃窯遺址、靈山西藏博物園、西峰寺、莊士敦別墅、雙林寺、西山國家森林公園、龍鳳山滑雪場等相鄰,地勢四通八達。

靈山風景區的氣候與帝都城區有著天壤之別。靈山上春秋兩季時間較短,冬夏兩季的時間則比較長,白天的氣溫與北京城區也相差大約10度。靈山的植被種類隨著山脈海拔的上升而有所不同。這裏既有暖溫帶的植物,也有寒冷地帶的植被。同時,這裏也是動物們的天堂,隨處可見到鬆鼠、野兔、山豬,甚至還會看見一些珍貴的稀有動物。沿著山路一直走,您會見到戰時的烽火台,潺潺的泉水。

當然,在許多古籍中都有靈山的記載。

據明代《淇縣誌》記載,靈山寺創建於梁普通年間(公元520)年,由曾任昭統寺大統、綱領全國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創。唐開元年間重修,是淇縣創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靈山為主,故名靈山寺。唐、宋時期是靈山寺鼎盛時期。這期間寺院所轄麵積近35公頃,高僧200餘人,古磬陣陣,木魚聲聲,遊客雲集,香火旺盛。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見寺院長老法如到長安垂詢佛事。明代山東副使裴騫專程從山東來遊靈山寺,並寫有《遊靈山寺記》一篇、詩三首傳世,明代主事李繼先隱退湯陰,聞靈山古刹水石甚佳,專程來遊。他感慨地寫道:“今寺唯靈山吾不厭之,而有言張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為可奇也耶。”明代縣令於慧曾把靈山寺概括為靈山十景:一曰危岩少進,二曰群峰聳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徑蓬壺,五曰半岩風雨,六曰九天鳴佩,七曰巨崖走蛟,八雙劍橫秋,九曰東海龍吟,十曰西山虎嘯。景景如詩如畫,繪聲繪色,淋漓盡致。靈山寺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迷人。堪稱華夏奇觀,天下一絕的女媧峰就在靈山寺。靈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70多米高的女媧峰,頭挽發髻,麵慈目祥,身著舒袖褒衣,雙肘曲於胸前,莊嚴肅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觀覽人間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又若為芸芸眾生默默祈禱,真乃天開地設,鬼斧神工。女媧何以在此仙棲?相傳,當年女媧摶黃土造人,並煉五彩石補天,折斷鼇足支撐四極,治平洪水,殺死猛獸,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爾後,她來到靈山修真,與天下人共頤晚年。一日,殷紂王到此降香,祈國泰民安,目睹女媧尊容,頓生歹意,在女媧宮前留下淫詩。女媧見後怒不可遏,離開行宮,跑到南山山巔,麵對蒼天大地長歎:“我創造人類,同此涼熱,誰知紂王不行正道,競敢羞辱於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時值今日,女媧仍矗立於此,目視人間,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媧峰。與女媧峰正對的建築是女媧宮,人們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媧娘娘廟。據明以來的《淇縣誌》記載,女媧宮曆代皆有修複,現在的女媧宮是近年來修複的。此宮麵闊三楹,雄偉壯觀。宮內奉彩塑女媧巨像。女媧是上古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稱為創世神,始祖師,保護神。農曆三月十五日,是女媧娘娘的聖誕日,她往火雲宮朝駕伏羲、炎帝、軒轅三聖而回,看見粉壁上紂王題寫的詩句,柳眉倒豎,即遣蘇妲己毀其江山。女媧創建了婚姻製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們配合起來,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傳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這位中國的第一位媒人,被後世尊奉為媒師,那些結了婚而沒兒女的,紛紛到此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