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磚國家間貨物貿易研究(2 / 2)

同時,金磚國家的貿易結構具有一定的互補性,但同時也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具體來說,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相比,在機械及運輸設備和雜項製品貿易中具有絕對的優勢,當然這與我國是一個擁有豐富勞動力和資源的大國是分不開的。中巴貿易隻存在產業間互補關係;中印貿易既存在產業間互補也存在產業內互補,產業內互補的產業主要是食品和活畜、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中俄貿易產業內互補產品主要是食品和活畜、飲料及煙類、化學成品及有關產品,產業間互補的產業主要是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機械及運輸設備、雜項製品。中南貿易中的飲料及煙類屬於產業內互補,產業間互補產業主要是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動植物油、脂及蠟、機械及運輸設備、雜項製品。

三、結論

近年來“金磚五國”經濟體中的各國經濟總量快速增長及其與世界經濟接軌程度的不斷提升,對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具有越來越深遠的影響效應,該經濟體已成為世界其他國家必須重視的經濟集團。但是另一方麵,目前金磚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均處於人均中等收入水平線上下,除巴西外,其它四國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對外向型經濟依賴性都較強,都麵臨著社會經濟活動矛盾凸顯、國際間經濟合作體係不完善以及有可能落入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中等收入陷阱”等等的嚴峻考驗。通過上述比較分析,金磚國家貨物貿易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又互為補充,因此其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工業製成品比較發達的中國與印度可以把其他金磚國家作為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同時加大從其他金磚國家能源與原材料的進口。俄羅斯、巴西和南非則通過進口改善本國的商品結構,特別是引進機械及運輸設備來大力提升經濟的發展。此時,金磚銀行成立使金磚國家合作更加緊密,而且通過資金的支持,將更有利於發揮其加工出口型、資源型產品的比較優勢。(作者單位:陝西師範大學國際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任燕,馬錚.金磚五國貿易競爭力分析[J].中國投資.2013,(S1):31-32.

[2] 孫石磊,趙玉潔.金磚國家貨物貿易競爭力的比較分析[J].中國商貿.2013,(20):124-128.

[3] 吳賢彬,陳進,華迎.基於SRCA和Lafay指數的“金磚五國”服務貿易結構競爭力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12,(02):42-49.

[4] 姚海華.中國與蒙古國雙邊貿易結構演進分析[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9,(06):87-92.

[5] 俞學偉.中國與金磚四國出口競爭力的比較研究——基於RCA指數的實證分析[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