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間貨物貿易研究
商界論壇
作者:段笑培 聶娉舒
摘 要:在當今各國之間紛紛推進構建區域經濟聯合體的世界宏觀經濟環境下,2014年7月被稱為“金磚五國”的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在巴西福塔萊薩簽署協議,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使得金磚國家經濟體之間的協同發展功能作用進一步強化,這個舉措必將對世界貿易格局產生重要的影響效應,尤其是作為貿易主要部分的貨物貿易。在此背景下,這篇文章通過對金磚國家間貨物貿易的研究能為今後五國間貨物貿易的合作與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意思。
關鍵詞:“金磚五國”;貨物貿易;國際競爭力;貿易互補性
一、引言
2014年7月16日,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截至2013年,金磚國家貿易總額占到世界的15%,GDP總量占到全世界的20%,國土麵積占世界的30%,人口在世界人口總數中的比例超過了40%,而近十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更是超過了50%。”探討“金磚五國”的對外貨物貿易的發展現狀,找出目前其在各自外向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其貨物進出口貿易結構競爭力的互補性,將有助於我們了解五國的貨物貿易發展模式與差異,借助“金磚五國”區域經濟體的經濟合作效應推動中國外向型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推動中國貨物國際貿易進一步發展和帶動整個國家宏觀經濟的順利運行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目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多數針對於其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或對中國與某一個金磚國家之間的雙邊貿易狀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這篇文章針對金磚國家之間的對外貨物貿易狀況進行了總體的比較分析研究。
二、現狀
“金磚五國”的國際貿易額在近十年間增長迅速,2013年金磚國家總貿易額占世界總貿易額的比例高達20.21%,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的對外貿易額的增長速度令世界震驚。2014年3月1日商務部網站發布消息稱,據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初步統計,2013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大國。201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約為4.16萬億美元,出口2.21萬億美元,進口1.95萬億美元。印度、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的貨物進出口總額分別為0.80、0.48、0.84和0.20萬億美元。近年來,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金磚五國”的經濟發展呈現出與世界經濟接軌和融合態勢,與世界其他國家經濟活動的相互依賴性還很強。其中,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最高達到64.88%,近些年雖因受到世界經濟危機以及中國政府擴大內需等政策的影響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仍維持較高水平;南非的外貿依存度也常年在40%以上,都遠遠超過美歐等發達國家,巴西最低在20%左右。印度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逐年上升,俄羅斯處於波動狀態,但也保持較高水平。從上述反映“金磚五國”的對外貿易現狀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金磚五國”經濟體已成為世界上國際貿易領域重要大型經濟體之一,在世界經濟貿易領域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樣,其各國一方麵借助對外貿易和招商引資活動激活了本國的經濟發展潛力,帶動了國內相關產業的跳躍式發展;另一方麵,也為削弱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效應,維持世界經濟運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通過比較分析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網站公布的近些年金磚國家間貨物貿易相關數據發現:中國工業製成品中除了化學成品及有關產品外,在雜項製品、機械及運輸設備、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中均具有比較優勢。其中,機械及運輸設備的比較優勢越來越明顯,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發展速度較為緩慢。雜項製品、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均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因此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優勢的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再次反映了現階段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特點。印度貨物出口貿易中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食品和活畜、雜項製品等。這幾類產品均為勞動密集型產品,表明印度同中國相似,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但是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礦物產品及其製品和食品和活畜的競爭力是優於中國的,雜項製品與中國相比則較弱。俄羅斯的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具有極強的出口比較優勢,但是其他產品則都處於比較劣勢,其中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和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是從比較優勢逐漸變為比較劣勢。這表明目前俄羅斯的進出口商品結構過於單一,整體競爭力較弱。巴西和南非的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都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充分體現了兩國資源豐富的優勢。此外,巴西的食品及活畜在全球貿易中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動植物油、脂及蠟的競爭優勢逐漸變弱,而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則由比較優勢變為了比較劣勢;南非的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但是優勢逐年變弱。同時,巴西和南非的機械及運輸裝備和雜項製品的比較劣勢較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