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時代下知識產權犯罪及其預防研究
商界論壇
作者:王千月
摘 要:隨著全球化大發展,科學技術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關鍵。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日漸突出,然而我國就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仍有待加強。從文化、法律製度、經濟方麵分析我國知識產權犯罪的緣由,在此基礎上,立足於我國現實狀況,提高國民法律意識,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係,依據實際國情製定相應方案等多種防治措施,以遏製知識產權犯罪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全球化;知識產權犯罪;預防
一、問題的提出
全球化——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過程。對“全球化”的評價依然是見仁見智,一方麵,全球化可以增進國內經濟增長,並為該國家的政治文化體製改革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另一方麵,全球化也帶來了加大貧富差距,加深地域矛盾,促使形成新的跨國犯罪和國際壟斷組織等諸多問題。就當今各國對知識產權問題的態度來看,知識產權儼然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知識產權犯罪對各國經濟的發展影響越來越大。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各國都不斷修正其知識產權法,製定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使得知識產權犯罪可以被有效控製;在促進知識產權保護全球化的同時,不斷探求知識產權保護的新方法、新思維,以較好地適應國際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需要。在這種國際環境中,在目前的中國,對知識產權犯罪的現狀和原因進行係統、深入的分析,並尋求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全球化時代下知識產權犯罪的成因
(一)文化原因
主張重義輕利的儒家思想在中國站長期的統治地位,並深刻的烙印在世世代代的中國知識分子心中。思想家們一向認為個人創作和知識的發明創造應該是全體人民共享的,不屑於談論它的商業價值,將知識、藝術的創造活動與商業活動區別看待,並分隔處理,將一切與智力勞動有關的成果為表現形式的權利置於財產權之外。這種思想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我國公民在認識和觀念上缺乏對知識產權的尊重,人們對盜版等行為普遍抱有寬容的態度,並不認為盜版行為觸及社會道德的底線。對於盜版商品,公眾很少作出批評甚至縱容這種行為。在這種社會氛圍中,人們明目張膽地購買盜版軟件,大張旗鼓的支持盜版軟件;更有甚者認為盜版軟件大多數是盜版外國公司的,損害的是外國公司的利益,其行為是變相為本國經濟做出了貢獻。我國公民對於盜版行為的縱容態度,是我國目前知識產權問題叢生的根本所在。
(二)法製原因
從立法的方麵來看,第一,刑罰結構不合理。知識產權犯罪通常不侵害公民的生命權和健康權,所以,在我們國家,對於知識產權犯罪的刑罰種類,主要是以自由刑為主導,罰金刑為輔助,在實踐中並沒有適用資格刑和財產刑,這就造成了適用刑法處理知識產權犯罪問題時的手段匱乏。打擊程度過於軟弱,不能適應全球化條件下對日趨猖獗的知識產權犯罪打擊的需要。第二,法律條款內容不明確。雖然我國已經出台多部知識產權部門法以及許多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但他們之間暗藏著矛盾和不協調,而且多元監管的體製,不利於知識產權保護的統一。上述原因導致的直接後果便是侵權行為人無須為其實施的侵權行為付出相應法律代價。
從執法角度上來看,知識產權執法部門缺乏有效的懲治手段、執法不嚴格不嚴厲。當前,知識產權猖獗的侵犯活動,侵權產品廣而見之。這說明仍存在大量的一般知識產權違法案件,且此類案件並沒有得到適宜的處理,致使違法行為演變成為犯罪行為。同時,執法部門缺乏法律思維,在防控知識產權犯罪的實踐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仍停留在民事和行政層麵,以罰代刑的現象普遍,使得我國刑法對知識產權不能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三)經濟原因
知識產權犯罪的根本在於其本身帶來的巨大非法財富。知識產權衍生產品的品牌附加值很高,其所帶來的利潤是非常可觀的,所以許多犯罪分子願意鋌而走險。與此同時,在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的大環境下,知識產權犯罪提供更加肆虐的空間。上前我國還沒有完備的市場經濟體製,市場監督和管理機製並不健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還未發揮決定性作用,製約市場競爭機製充分發揮其作用。這使得假冒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犯罪在我國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