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德與良師蔡鍔的相知之情(3 / 3)

這時,蔡鍔命令護國軍分三路進行反擊,朱德親自率領兩個營、一個炮兵連、一個機槍排從棉花坡向菱角塘進攻。雙方交火以後,北洋軍閥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和堅固的防禦工事,拚死抵抗。朱德派兵前去偵察後,經過反複思考和研究,決定采取迂回戰術,以一個營在正麵用猛烈炮火牽製敵人,轉而將大部分兵力迂回到敵人的側麵實施攻擊。北洋軍突然遭到出其不意的打擊,部隊有些混亂,過了一段時間,他們調整了部隊隊形,組織力量向朱德部正麵進行瘋狂反撲,並突破了幾個缺口。朱德部在友軍的支援下,經過與敵人殊死搏鬥,又奪回了失去的陣地。

護國軍在激戰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戰績,但雙方的兵力畢竟十分懸殊,經過3天的鏖戰,部隊傷亡很大,減員很多。於是,蔡鍔下令護國軍從22日起暫時改取守勢。23日,蔡鍔從永寧到了納溪,約同劉存厚召開軍事會議,商討作戰計劃,朱德也參加了這次會議。蔡鍔認為,就實力而言,北洋軍占有較大的優勢,護國軍的兵員和糧餉一時難以得到補充,如果相持久了,勢必對自己不利。因此,必須在軍事上采取速戰速決的戰法,才能變不利為有利;同時,還要發動各省的力量共同討袁,以達到再造共和的目的。最後,蔡鍔特別強調,納溪是主戰場,“納溪一旦失守,護國軍將全線崩潰!”這次會議還決定,從敘府調一部分兵力增援納溪,於2月28日對北洋軍發起全麵進攻。

朱德回到第三支隊後,立即集合官兵講話,鼓勵大家振奮精神和鬥誌,勇敢殺敵。這天夜裏,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一直在思索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擊敗北洋軍。第二天,朱德召開各營連的軍官開會,宣布了組織敢死隊偷襲敵軍陣地的計劃,並且部署了各營、連的具體任務。27日深夜,數百名官兵靜悄悄地聚集在陣地上,等待朱德下達作戰命令。在寒夜裏,朱德環視著衣衫單薄但精神抖擻的士兵們,大聲地說:“弟兄們,我們為了保護共和,遠離家鄉來到前線,同北洋軍拚死作戰。不打敗北洋軍對不起我們的父母兄弟,不推翻袁賊,我朱德死不瞑目。”官兵們被朱德慷慨激昂的講話所感染,振臂高呼:“不推翻袁賊死不瞑目!”“我們要血戰到底!”朱德更加嚴肅了,他瞪大眼睛向士兵們喊:“我們現在挑選敢死隊員,不怕死的,願意跟著我朱德去衝鋒陷陣的,站出來!”“嘩啦啦”一陣響聲,幾乎全部士兵都站到了他的麵前,朱德當場挑選了80名敢死隊員。當晚,趁著夜深人靜,朱德帶著這些敢死隊員,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了敵人陣地前的開闊地,悄悄地潛伏下來,單等總攻的命令了。

到了拂曉時分,護國軍發起總攻信號,朱德帶著敢死隊突然躍起,插入敵陣,與敵人展開白刃戰。北洋軍麵對這突然出現的護國軍,措手不及,嚇得魂飛魄散,隻顧四處逃竄。朱德率領的敢死隊的隊員們個個如猛虎下山,在一片喊殺聲中,越戰越勇,他們越過戰壕,衝向敵陣,一直衝到了敵軍的司令部,大獲全勝。這一仗,朱德贏得了勇敢善戰、忠貞不渝的美譽。

蔡鍔英年早逝 師生真情未了

蔡鍔冒著生命危險,投入反袁護國戰爭,不顧自己疾病纏身,始終戰鬥在第一線,使袁世凱最後“卒斃於護國軍一擊之餘”, 護國戰爭最終取得了勝利。而他自己卻因久病不治,不得不東去上海、日本就醫。離川前,蔡鍔先到瀘州朱德駐地休息了幾天,這是朱德最後一次見到蔡鍔。當時的蔡鍔“看上去像一個幽靈,虛弱得連兩三步都走不動,聲音微弱,朱德必須躬身到床邊才能聽到他說的話”。蔡鍔對朱德說道:“這次去日本,既費時又費錢。”蔡鍔深知自己的病已無藥可救了,他並不畏死,隻是為中國的前途擔憂。朱德傾聽著這位垂死的朋友和領導的話,不由對未來憂心忡忡。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民國大總統,於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然而,這時蔡鍔的病情急劇惡化,他草草處理了四川省善後事宜,即於9月東渡日本治病。11月8日上午,終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

蔡鍔的英年早逝,讓朱德扼腕長歎、悲痛萬分。對朱德而言,蔡鍔有知遇之恩,朱德的任職從排長到連長,從連長到營長,從營長再到團長,實際上都是蔡鍔提拔的,兩人的交情甚深。雖然蔡鍔並未擔任過雲南講武堂的教官,並非朱德真正意義上的老師,但他在其短暫一生中所展現出來的高尚人格和輝煌業績,對包括朱德在內的一大批從雲南講武堂走出來的學員的深刻影響與長期熏染,卻是不言而喻的。朱德從蔡鍔將軍身上所學到的,決不僅僅是軍事謀略與指揮藝術,更重要的是軍事鬥爭中所需要的偉大的人格魅力,是一種患難與共、互相信任的寶貴精神。

(責任編輯:吳 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