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站等

文史快車

影像站

重慶談判

抗戰勝利後,為了避免內戰,爭取和平,中共中央接受蔣介石的邀請,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談判。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率領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從延安飛抵重慶。經過43天的談判鬥爭,國共雙方於10月10日簽訂了《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雙十協定》簽訂的第二天,毛澤東從重慶安全飛返延安。

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曾經想扣留毛澤東,他在1945年9月29日的日記中寫道:“如欲不懲治漢奸,處理叛逆則已,否則非從懲治此害國殃民,勾敵搆亂第一人之罪魁禍首,實無以折服軍民,澄清國本也。如此罪大惡極之禍首,猶不自後悔,而反要求編組一百二十萬軍隊,割據隴海路以北七省市之地區,皆為其勢力範圍所有,政府一再勸導退讓,總不能饜其無窮之欲壑,如不加審治,何以對我為抗戰而死軍民在天之靈耶!”不過,蔣介石顧慮美蘇的反應,最終沒有實施。

《雙十協定》隻是一紙空文,不久全麵內戰爆發。

宋代官員不可以隨便喝公家酒

古代公家的酒,官員們不是想喝就能喝,不是想喝多少就能喝多少,不是想喝“極品”就能喝“極品”,不是想送人就能送人。有的官員貪杯,而又公私不分,就會喝出罪來。有的官員借花獻佛,公酒隨便送人,也會觸犯法律。

宋初定下規矩,規定州郡官庫貯存的公酒,是專門用來饋贈往來的官員,以及上任、罷任的官員,供他們換成銀錢,充作旅費。官員們可以拿公酒送給鄰州鄰郡的官員,鄰州鄰郡的官員回贈以公酒,都是可以的。但那仍然是公家的酒,務必要交還國庫。

宋朝文學家蘇舜欽因為喝酒喝出了悲劇。據《宋史·文苑傳·蘇舜欽傳》載,蘇舜欽當時擔任集賢校理、監進奏院(進奏院是藩鎮即節度使的駐京辦事機構)之職。一次進奏院祭神之後,他與劉巽把公家的廢紙賣了,將所得的“公錢”用來買酒招待賓客,還召來樂妓奏樂、唱歌。這事為蘇舜欽的丈人宰相杜衍的對手禦史中丞王拱辰打探到。王拱辰乃指使手下人彈劾蘇舜欽及劉巽,朝廷以“自盜”的罪名革去蘇舜欽及劉巽的官職。蘇舜欽因喝酒成了“放廢”之人,即放逐罷黜之人。因參加這次聚會而被趕出京城的知名人士有10多人。用賣公家廢紙的錢喝酒,竟然喝出這麼大的事來。

“命犯桃花”的劉禹錫

唐朝詩人劉禹錫,不僅詩作膾炙人口,而且年紀輕輕就步入仕途,但始終沒能成就一番抱負,完全是他命犯桃花所致。

劉禹錫剛做官不久,因為參與朝中革新失敗,先被貶為連州刺史,走到半路,再被貶為朗州司馬,一待就是十年。後來,劉禹錫回到長安,此時已是物是人非,心裏很不是滋味。和朋友相約去玄都觀賞桃花後,感慨萬千的他寫了首《遊玄都觀詠看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麵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這首詩很快就在長安傳開了,朝中一些大臣本就對劉禹錫不滿意,硬說這詩表麵寫桃花,實際是諷刺朝中新提拔的官員和升遷製度。當時的皇帝唐憲宗很不高興,下詔叫劉禹錫去播州做刺史。

又過了十幾年,劉禹錫才調回長安。劉禹錫這次回來,正好又是春季,他舊地重遊。可種桃的道士已經去世,桃樹沒人照料,荒草遍地。回想起當年桃花盛開的情景,想起過去打擊過自己的權貴官員一個個在政治鬥爭中下台了,他又寫了首詩來抒發個人情感:“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沒想到,有人說他的新詩是發牢騷,就在皇帝麵前說了不少壞話,過了不久他又被派到外地做刺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