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清川不屑地看了看沈柏輝:
“你怎麼知道他們的不成,你的也不會成?”
“粵語和閩南語不一樣!粵語有很多爆音,能表達很強烈的情感,可閩南語過於綿軟,不適合……”
江清川擺擺手,打斷他道:
“佳月的粵語歌之前,還有很多人以為粵語唱歌不好聽呢。你要知道,粵語是中華早期的官方語言‘雅言’的後裔,閩南語則是當時越地方言融合後保留的更古老的語種。你不覺得很多唐詩用粵語或閩南語讀起來,更加鏗鏘有力、韻味十足嗎?這就是證據!”
沈柏輝在腦子裏默念了一遍《詠鵝》,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
“所以你看,無論粵語還是閩南語,拿來唱歌都會比國語好聽,無非因為使用範圍的關係很難推廣而已。你看吧,要是我估計的沒錯,粵語歌在未來一段時間,甚至會壓倒國語!”
“壓倒國語……會麼?”
沈柏輝對這個猜測有點難以接受。
但再怎麼詭辯,江清川的需求他還得滿足……
在曆史上表演類的節目裏,粵語隻在粵劇裏出現過,所以張佳月粵語歌曲可以瞬間打開市場,受到港島乃至南粵地區歌迷的喜愛。
台島普遍在使用閩南語,他們稱為台語。和粵語不同,閩南語種早就有在歌曲裏使用的先例,台島民謠裏很大一部分都是閩南語。如果能把這個寶貝語種用好,那唱響台島,應該和當初一樣,分分鍾的事。
而且沈柏輝是閩南夏島人,地道的閩南人,運用起閩南語應該非常順手吧。
憋了一天一夜後,沈柏輝終於交上一份自認為非常“滿意”的答卷給江清川。
“看不懂……”江清川計劃倒是挺好,可他忘記了自己也不懂閩南語,所以拿到歌詞時,完全抓瞎。
粵語他上世接觸還算比較多,所以他不怕粵語歌曲,可閩南語就……方言詞語太多了!
“阿輝,要不……你翻譯一下?”
沈柏輝一頭黑線——你丫的完全不懂,就敢讓我寫閩南語歌詞?現在好了,你不懂,我懂可我不知道好不好,這可怎麼辦?
兩個人大眼瞪小眼,沉默了半晌,誰也沒個好主意。
還好江清川有上世的沉澱,他一拍腦袋說道:
“這樣,我這裏有一首Y的歌,閩南語的……”
沈柏輝鄙視地看著江清川:
“你這廝果然留了一手!”
聽到有Y的歌,沈紫筠也湊過來想要看看。
“等下哈,我去拿來。”
江清川完全是臨時起意,所以他趕忙跑進辦公室,拿出Y“專用”的紙筆,刷刷寫出上世著名的一首閩語歌曲。
有了參考,沈柏輝大致明白江清川的意圖,於是再次修訂自己的歌曲——他能保證每首歌都是雙語版本。
……
“我下午要去陳瓊琚那邊一趟,你們抓緊把編曲再整理下……另外,專輯前期宣傳得開始了,你們對台島來說都是新人,得早點熱場。”
想到熱場的問題,江清川有點頭皮發麻。
台島的電台電視台如過江之鯽,滿地都是。比如最大的電視台是台島國視,巔峰時期的收視率也隻有7%而已。
劇烈分散的收視率,也意味著任何宣傳資源都需要攤給非常多的電台電視台。沒有壟斷式的媒體,這也是台島輿論“自由”的一種表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