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影視動畫中的剪輯祝九齊(2 / 2)

二、動畫剪輯的特性

(1)一般特性

剪輯本來是導演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動畫從早期的逐格繪畫發展到現在的影視動畫,剪輯的工藝越來越複雜,加上動畫片表現手法的不斷創新,導演的創作任務也愈來愈繁重,不可能再有時間,甚至未必有能力再去親自操作剪輯設備並剪輯影片了,於是便逐步產生了剪輯專業人員:剪輯師和剪輯助理。剪輯師同攝影師、美工師、錄音師一樣,是導演的親密合作者。

剪輯是一項既繁重又細致的工作。一部動畫片往往少則幾百個、多則上千個鏡頭。畫麵部分有內景、外景,有搭製的景。同一景中的內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攝的,剪輯時要按照內容的順序重新編排。動畫片中的重要鏡頭因繪製或技術上的原因,往往要反修數次,剪輯時要進行選擇。大部分的鏡頭都拍得較長,需從中尋找最為理想的剪接點。有些要做長短鏡頭交叉出現的畫麵,連續用在重複鏡頭上,需要在剪輯時分切成很多的鏡頭,再按照最有效的鏡頭順序排列起來。

(2)、具體特性

1.剪輯使鏡頭之間產生圖形關係

2.剪輯使鏡頭之間產生節奏關係

3.剪輯使鏡頭之間產生空間關係

4.剪輯使鏡頭之間產生時間關係

三、動畫剪輯的一般方法

從鏡頭到場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組接,往往要經過初剪、複剪、精剪以至綜合剪等步驟。

初剪一般是根據分鏡頭劇本,人物的形體動作、對話、反應等將鏡頭連接起來;複剪是在初剪的基礎上進行修正;精剪更為細致、準確,對鏡頭反複推敲;綜合剪是在整個動畫片所有的鏡頭都齊全、每個場景基本剪好後,在對整個動畫片的結構和節奏做整體考慮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和增減。有些鏡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與前後鏡頭連接起來看,會感到太緊湊或太鬆弛,這就需要通過剪輯加以調節。這關係到動畫片總體結構和節奏的調節工作,通常是導演和剪輯師共同研究決定的。

1、剪輯點剪接點是連接兩個不同內容的鏡頭之間的點。而剪輯師在連接兩個鏡頭時要保證鏡頭的完整和流暢。因此首要一點就是準確把握對鏡頭的剪接點。選擇剪輯點時要對素材作細致的分析。作為動畫片剪輯,總的來說是以動作為主,結合聲音來處理鏡頭的組接。所以動作點的選擇和處理在動畫剪輯中變得極其重要。在這裏我們主要分析畫麵中運動連接的剪接點。

畫麵動接動分為兩種:動作接動作、動勢接動勢。

2、常用的畫麵組接方式影視動畫中的畫麵組接方式主要是為了突出不同動畫角色的個性特征,使故事情節連貫、順暢,使視聽的時空關係更加合理,有較強的藝術性。

常用的畫麵組接方式有四種,分別是:“靜接靜”、“動接動”、“靜接動”、“動接靜”。這裏所說的“動”是指運動性鏡頭,包括:推、拉、搖、移,跟、升、降等。“靜”是指固定性鏡頭。掌握這些畫麵組接方式對於我們很好地運用鏡頭語言、畫麵語言講故事有很大的幫助。

3、連貫性剪輯

即使動畫是不需要現實鏡頭的,我們也不能否認在分鏡頭時期人們對於畫麵的描述是遵循一套特定的連貫性係統的。這個係統的目的是為了連貫而清楚地講述故事,以有條不紊的方式敘述出角色之間一連串事件的發生。

這個連貫性係統的基本目的是控製剪輯上潛在的不統一感,達到鏡頭與鏡頭之間的連貫。

連貫性剪輯主要還是靠時間和空間上的安排來達到敘事上的連貫性。(作者單位:黃淮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念蘆《影視技術概論》;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4月

[2]孫立《影視動畫視聽語言》海洋出版社,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