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月胃口甚好,吃完了一碗飯,張承前卻沒什麼胃口,他隻是默默地坐著,看著她吃飯。
張承前吃了一口飯,就扔下了筷子,“迎來送往,虛偽的心累。”
李思月也放下了筷子,她看了一眼張承前。
張承前懂她的意思,他握住李思月的手。
“我知道你覺得我比他們都虛偽,可我是有苦衷的。我母親是被王後害死的,蕭貴妃也在其中插了一腳。”
張承前壓低了聲音,簡單明了地說出了自己的苦衷,他生怕彼此之間再有隔閡,他覺得應該把當年發生的事情都告訴她。
李思月隻是淡淡地看著他,他不管她願不願意聽,他都要把話說完。
“我母親死的時候,體無完膚,終日被毆打和羞辱,被謾罵。”
張承前閉了閉眼睛,仿佛想要這閉眼之間遺忘所有的殘痛。
“月兒,我隻希望你有自保的能力,別像我母親一樣,任人宰割。”
李思月心下一疼,但麵上還是淡淡的,“你可以休了我,我就可以置身事外了。”
張承前苦笑道:“你不可以置身事外,父皇對你和善,可他是個極固執的人,他不會同意我休妻。還有父皇已經昭告天下,你也聽到了百姓的議論,洪水讓很多的老百姓流離失所,京城的糧價也因為這次水患受到了波及,糧價居高不下。父皇治下嚴厲,沒人敢輕易透出口風,這次水患有多嚴重。你和我是父皇找到安撫民心的借口,你讀過史書,該知道,劉邦斬蟒的典故。”
千頭萬緒在胸間奔湧,史記曾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漢高祖劉邦酒醉之後,曾斬殺了一條攔路的大蛇,後來,有一老嫗哭號,有人上前問:“你為何哭?”老嫗說:“有人殺了我的孩子,所以我哭。”
“你的兒子為什麼被殺?”
老嫗說:“我的兒子,是白帝,化成蛇,攔住了路,被赤帝子斬殺了。”
李思月讀到此段的時候,隻覺得荒謬,此刻,想來這是上策,秦始皇常說:“東南一帶有天子氣。”
有了這個荒謬的傳說,劉邦身上無形中多了一道光環,對秦朝暴政不滿意的民眾,劉邦無形中成了這幫人的信仰,劉邦招兵買馬更容易了些,拉攏人心的成本也很低。
李思月看著張承前,她靜靜地等著他把話說完,張承前沉默地看著她,李思月的心“突,突。”猛跳了兩下。
“我不想做劉邦,我隻想為母親報仇。可父皇如此昭告天下,你和我一時半會是分不開的,眼下我們是萬民眼中的救世主,這水患之禍,父皇正在積極治理水患,”
李思月已然籲了一口氣,她不曾意識到他們兩個居然如此的重要。
“父皇這麼做,還有一個用意,成王恰好在此刻封了太子,王後大可以製造輿論,此乃太子的天威。父皇故意給王家留了這樣的輿論,就是為了讓王家消停會。王後的二侄女嫁給我,也給眾人留了口實,王家的女人賢良淑德,她家女兒嫁給我這個白虎星轉世,也是了不得的,壓過你的風頭。蕭家看上去和王家平分朝政,其實王家的實力遠遠超過蕭家,王家的實力讓父皇很頭疼。”
李思月更覺心累,朝堂之事竟是如此的讓人傷神,她放下筷子。君上如此安排,父親和哥哥為了保護她這個正在風頭上的福星,她的命運和張承前命運被君上綁捆在了一起,爹與哥哥為了她隻能站在張承前這一派。
她冷淡地看著張承前,“我們還是吃飯吧。剩下的事情,等吃完再說吧。”
張承前拿起筷子,慢慢地吃飯,可是滿口的珍饈佳肴,吃在嘴裏猶如嚼蠟。
張承前隻吃了一口,就放下了筷子。
“月兒?”
“嗯?”李思月淡淡地嗯了一聲。
“你要真不想和我在一起,等我報了仇,再說吧!唉!”他長歎一口氣。
李思月淡淡地看著他,“以後再說吧。”
張承前一喜又一憂,又有了些焦慮。喜的是她語氣沒有這麼決絕了,憂的是前路未卜,焦慮的是怕中間有了變故,她離他而去,張承前已經深陷,他明白李思月對他是有些喜歡的,可比起李思朗,她的這點喜歡微不足道。當時,她對莊明義萌生的也是這種淡淡的情愫。
兩人的關係陷入了一個僵局,張承前想要打破這種僵局,可他去不知道打開這種僵局的法門在哪裏?張承前默默地思考著,怎樣找到這個法門?
李思月卻在斟酌自己哥哥和父親的處境,有君上這個依靠,情形應該不會太糟。
兩人各懷心事,默默地吃飯,張承前吃了小半碗就放下了筷子,他站起身,揉揉腰。
“今天的戲還沒有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