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第九十一章
河南彰德府有一位姓廉的書生,從小勤奮好學,可是很早就失去了父親,家裏十分貧窮。
一天,廉生外出,傍晚回家的時候卻迷了路了。他走著走著看見遠方有光亮,急忙往那邊走去,隻見一個老太太在門口。於是廉生便請求借宿。
老太太便領著他進入宅子裏麵,然後便設宴款待廉生。
老太太在一側陪坐,很殷勤地頻頻勸酒,而自己卻未曾飲酒,也未曾吃菜。廉生感到惶恐疑惑,於是便打聽她的家世。
老太太笑著說:“我故去的丈夫姓劉,客居江西,因為遭到意外變故突然去世。我這未亡人,獨自住在這荒僻的地方,家境也日益敗落。雖然有兩個孫子,但是要不就是凶頑不馴,或者是愚鈍無能。公子雖然和我們不同姓,但也是隔了一代的骨肉至親。而且你生性忠厚,所以我很冒昧地和你見麵。也沒有別的事情麻煩你,就是我稍微存上幾兩銀子,想你拿去到江湖上做買賣,分的一部分利潤,總比你苦讀清貧而死好多了。”
廉生聽罷說:“我太年輕,而且又是個書呆子,根本不懂經商,恐怕辜負了您的重托。”
劉夫人說:“你想要好好讀書,首先要解決生活問題。公子很聰明,一定可以做成很多事的。”
說完便命婢女取出銀子,當麵交給廉生,一共八百兩。廉生十分惶恐,再三推辭。
劉夫人說:“我也知道你不習慣做買賣,但是試著幹一幹,雖然不會很順利,但是最終一定可以的。”
廉生想了想,擔心自己一人不能夠勝任,於是打算找一個夥伴合作。
劉夫人說:“不需要的,隻需要找一個樸實謹慎,懂得經商的仆人,為公子跑腿辦事就夠了。”說完她便伸出纖長的手指掐指一算,說:“找一個姓伍的比較吉利。”隨後便命仆人備馬,裝上銀子送廉生出發,然後對他說:“到了臘月底,我為公子洗塵。這匹馬十分溫順,就送給公子了。”
廉生回到家中,才四更天,仆人拴好了馬就走了。第二天,廉生多方尋找,果然找到了一個姓伍的人,於是高價雇傭了他。姓伍的曾經多年出門經商,為人耿直,辦事認真。
廉生把錢財全部托付給了他,兩人來往於荊襄一帶,年底回來算了一下,獲得了三倍的利潤。
廉生因為得到姓伍的幫助很多,在工錢之外,又另外給他一些賞賜。並商議著把這些錢分加在其它的賬目內,不讓劉夫人知道。
剛到家,劉夫人便派人來請。隻見堂上擺好了豐盛的宴席。劉夫人出來,再三慰問他的辛勞。廉生交納了錢財之後,就把賬簿交出來,劉夫人放在一邊沒看。
一會兒大家入了席,姓伍的夥計喝醉了才回去。廉生因為沒有家室,便留在劉夫人家守歲。
第二天,廉生又要求檢查賬目,劉夫人笑著說:“以後不必這樣,我早已經算好了。”於是拿出一本賬簿給廉生看,登記的十分詳細,連贈給仆人的賞錢都記在上麵。
廉生看罷自慚形愧,十分驚愕地說:“夫人真是位神人啊。”
廉生住了幾天,劉夫人對他照顧的很好。一天,劉夫人對廉生說:“明天財星照臨,比較適合遠行。我設宴為你們踐行。”
一時間,鑼鼓齊鳴,一個女藝人呈上曲目單,廉生點唱了一出《陶朱富》。
劉夫人笑著說:“這是一個好兆頭,你一定能夠得到像西施一樣的妻子。”
宴席結束後,仍舊把所有的錢財交給廉生,說:“這一次出門,不獲得數以萬計的利潤不要回來。我與公子憑借的是福氣和命運,所信托的都是心腹之人,你們也不必花費心思去計算了,你們在遠方的盈虧,我自然會知道的。”
過了一年,又獲得了數倍的利潤,然而廉生愛好讀書,做生意也不忘書本,他結交的朋友也都是讀書人。獲得的利潤已經很多,廉生便不想幹了,漸漸地把經商的重任交給了姓伍的夥計。
桃園縣有一個姓薛的書生與廉生交情很好。一次,廉生去拜訪他,可薛家全家搬到另外一個宅子去住了。天黑了他又不能再到別的地方去,看門人就把他請進去,做飯招待他。
廉生詢問薛某的情況,原來這時正謠傳朝廷要選良家女子,送到邊疆去犒賞軍人,民間便騷動起來,隻要是聽說有沒有娶親的年輕人,便也不請媒人,也不訂婚約,直接把女兒送到家裏去,甚至一晚上就有得到兩個媳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