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京(1 / 1)

汴梁城

三蘇父子日夜兼途了兩月餘才到了北宋的核心。這城內一片繁華,各種各樣的商業活動迷亂人眼,擺小攤的賣貨的、街頭說書唱戲的,還有那瓦肆裏傳來的琵琶細歌,著實令人震撼。這汴京的風光無限讓年輕書生的豪氣激發,作詩頌文,恐要為了高官厚祿和著京都繁華而金榜題名,從此迎來不一樣的人生。

蘇洵帶著兩子找了一家客棧落腳,心知兩子惦念著外麵的風景,索性把他二人放出去玩耍了。自己年紀大了,日夜兼程可是累壞了這把骨頭,自己便留在客棧歇息。雖是躺下,但他睡意全無,思量著明日如何拜會歐陽修。

“此人乃是文壇盟主,學問之深、資曆之大不用說就可想而知。他又位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得他賞識,我們父子此番必定馬到功成,可這張兄隨寫了信件,可他二人關係卻很是僵硬,若我不甚得了他的牽連,毀我倒無妨,這二子的前途恐也搭在裏麵,我這可如何打點…”

蘇洵在床上思量著前程,兩位公子倒是無所在意,兩人買了好些吃的,一會兒嚐嚐這個,一會兒挑挑那個,看見說書賣唱的也湊過去跟著吆喝,真可謂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可也別說,這兩大才子正年輕氣盛加之才氣過人,也倒是不擔心科考之事。

暮色降至,子由欲回客棧歇息,卻被蘇軾拽下,“這汴梁可不比眉州,夜景和活動可更是熱鬧啊。”雖是疲乏,但是看著景色他到更有了興致,於是拉著子由奔向了相反的方向“來來來,兄長請你聽書去。”

兩人掏錢進了瓦舍,環顧著四周的建設,北宋的商業可真的發達,裏麵聳立著四根漆紅大柱,進門便映入眼簾,真謂壯觀,迎麵便是一滿排的客座,再前是一尺多高的台麵,平日裏說書的、唱戲的、拉弦彈奏的,皆在上麵表演,仰頭向上,是一小二樓,包間和側位都在二樓。兄弟二人震驚之餘也落了坐,今日裏人不是很多,但也不少了,位置幾乎都賣了出去,基本沒有站著吆喝的客人。台麵上一位老先生正說著書,觀眾鼓掌叫好的,端著茶水和點心的夥計們穿插其間,一派熱鬧。

蘇洵一人在客棧吃了麵,想著兩子去了哪裏,怎不知回來。而這頭的兄弟第一次聽書便入了迷,兩人自幼讀書,卻想不到這曆史還可以這樣講,那麼多些個故事還和史書寫得完全不一樣,不過倒是更為生動有趣啊。他二人也知父親還在等著,最後隨時沒聽夠,倒是掐著時辰回去了,可還是得到了老蘇的埋怨。

四川眉山

程夫人日日打理著家事,平日又教兩位媳婦做生意,一切皆井井有條,可這近日裏好像著了涼,身子開始癱軟,走到布莊都覺得喘不上氣一般。

王弗和史氏商量著去找一名大夫,可是婆婆隻說是勞累而已,休息幾日便好了。兩人做不了婆婆的主,就爭搶著幹活,盡量不讓婆婆操心。而程夫人也閑不住,王弗這般阻攔,程氏偏說:“弗兒啊,娘閑不住,我來幫你們做一點不礙事。”

“娘,我和弟妹做得來,您身體不好就歇歇吧,這把您累壞了,我怎和爹和子瞻交代啊?”

“是啊,娘,這點活我和嫂嫂可以的”史氏也不含糊,幹起活來一點也不偷懶,旁人看在眼裏都說這老蘇的兩個兒媳婦可真的是挑的好啊。程夫人也欣慰,這三父子走了好久,若沒有兒媳相伴,我一人可怎生孤獨啊。這時又沒忍住咳了咳,王弗忙上前為其捶背,她看婆婆臉色不好,暗地裏還是和史氏商量著去找了大夫。

把過脈,開了藥,聽大夫的語氣倒是很重,王弗心思沉重了起來,想著遠方的丈夫,家裏又有了生病的婆婆,這可如何是好。

雖是焦急,但是她也故作平靜的安撫著弟妹,瞞著婆婆,隻說是風寒需要休息,同時和史氏接手了婆婆的活,兩人決定好好侍候著婆婆,不讓其忙裏忙外的,這一下,王弗感覺自己的責任更重大了,思量了半天,最終決定寄一封信給丈夫,丈夫的前途固然重要,可是母親生病,再也沒有任何事情大過於此啊。

自從丈夫離開,王弗和史氏輪流來打掃這南軒,不讓房間有一點灰塵。偶爾,她在小軒窗下梳妝,恍惚間還能看見對麵的南軒有丈夫讀書的身影。此刻,坐在丈夫的椅子上,撫摸著他常讀的書,她更是感到丈夫就在她身旁一樣。提起筆,想了想,終究寫下這封信,母親病重,都怪自己剛開始過於大意,等著嚴重才不顧阻攔去找大夫,想來子瞻會不會怪我呀?

信寄了出去,弗兒的心也提了起來,第一次給丈夫的信,確實報了憂愁,但願母親能夠好起來,子瞻也能放心地科考。而此刻的汴梁,父子三人還不知家中有事,正在精心準備,拜會歐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