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車水城

品質生活

作者:饒力明

位於艾瑟爾湖西南岸的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是荷蘭王國的首都。提及荷蘭,我們的大腦會第一時間掠過“風車王國”的初印象,而首都阿姆斯特丹裏的“丹”字,在荷蘭語中是指水壩的意思,阿姆斯特丹也是荷蘭最大的城市,以及第二大港口城市。不單於此,走街串巷後,我們會發現這座風車水城的魅力不僅在於曆史悠久而已,這裏也是歐洲文化藝術的名城之一。

市內林林總總的博物館與美術館達40多家,其中藏有大名鼎鼎的倫勃朗、哈爾斯等大師的傑作,可以想見荷蘭國民的藝術品位著實不淺,還有曆曆密密的運河支網、紅房子、船屋、風車等,和使人心情始終愉快、流連忘返的國花鬱金香,均讓人駐足遐想這“水都”的魅力所在。

阿姆斯特丹是座名副其實的水城,被稱作為“歐洲北方的威尼斯”,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我乘著那裏的玻璃船,開始遊覽阿姆斯特丹,真正體會水城的獨特韻味。這裏的人工運河河網交錯,河道縱橫,165條75公裏長的人工開鑿或修整的運河穿梭其間,1281座橋梁橫跨其中,兩千多家“船屋”依水蕩漾。

河道兩旁是典型的荷蘭傳統民居建築,大多是紅色的。其房子正麵和窗戶都很細長,據說這是因為當時征收房產稅是按門麵的麵積征收,精明的荷蘭人為了節省稅賦都盡量減少正麵的麵積。由於門窄,大型家具物品需從窗戶進去,為此家家房上設有突出的吊鉤。運河邊的酒吧、餐館、禮品店鱗次櫛比。在工藝品店裏擺滿了木屐和風車。有的店麵也以風車做裝飾。這座因填海而成的“水下城市”,曾用風車抽幹堤壩內的積水,風車為荷蘭創造了陸地,所以荷蘭也被稱為“風車之國”。 當和煦的春風吹拂整個歐洲大陸時,鬱金香的花香便遍及荷蘭四方,也仿佛是它的香味在助推幾百年風車永不停息地轉動。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小市民城市”,它隨性、自由、寬容,可以說是這座城市的最大品格。這裏似乎容得下一切怪異和另類,因而像個磁鐵般,不斷吸引歐洲各國的受迫害的人前來尋求庇護,特別是從法國或其他天主教國家而來的猶太人或異教徒。阿姆斯特丹人曾先後信奉過天主教和新教,因而使得阿姆斯特丹人早已具備世界主義的氣度,同時也形成一個寬容異端的偉大傳統。故而,有人因此便把阿姆斯特丹比喻為尋求庇護者的“諾亞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