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讀革命的一串密碼(2 / 2)

密碼二:舊製度和舊習俗的強大慣性,讓革命過程異常慘烈反複。托克維爾認為,革命雖然是要推翻舊製度和舊習俗,但是,任何革命之後的政權卻不得不建立在舊製度和舊習俗之上,這也就使得新政權看起來比舊政權強大百倍,可同時,卻有著不可避免的弱點。這一弱點,往往會讓革命成果的鞏固顯得很艱難。

密碼三:革命的爆發經常很詭異。托克維爾認為,革命的預兆通常令人難以把握。通過對大量文獻和保密文件的分析,他揭示出革命爆發的幾大詭異之處:革命一般不在舊製度積弊最大,人民所受苛政最深的地方爆發,恰恰相反,它往往在那些人民對此感受最輕的地方爆發;大革命爆發的節點,一般不是舊製度最衰弱的時候,反而是其最繁榮的時候;有時候,統治者為減輕人民負擔而進行的改革舉措反而會激怒人民,成為革命的導火索。

密碼四:基於特權之上的階級分離和分化,是革命的催化劑。書中列舉了大革命前法國階級分離和分化的種種情況。比如,英國的貴族與平民是可以通婚的,而法國卻不能。在英國,貴族們承擔著很重的公共負擔,而法國的貴族,哪怕其早已潦倒不堪,也可以免稅。正是這種階級分離和分化,使法蘭西喪失了凝聚民心的基礎。大革命浪潮一來,這座看似宏偉的君主大廈自然頃刻就倒塌了。

《舊製度與大革命》中所隱藏的革命密碼,遠不止以上四個,本文隻是寥舉數例而已。結尾之處,再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這本產生於150多年前,影響西方社會一個多世紀的史學著作,為何在當下的中國能產生如此大的反響呢?我想,原因無非隻有一個,就是“以史鑒今”。一方麵,這本書有利於我們反思中國百餘年來接連不斷的種種“革命”,從而避免再次陷入“革命”的怪圈;另一方麵,掌握革命的密碼,是繞開革命,促進改革的關鍵。當下的中國,社會背景複雜,社會矛盾激化,某些弊端凸顯,如何打破特權,消除特殊利益群體的阻礙,已成為我們下一步改革必須啃下的“硬骨頭”。恰如法國大革命給我們所昭示的:改革開始上路,民意早已打開。繁榮的時代讓越來越富足的人們越發追求公正和平等,越發在乎權益和表達,這就必然對政府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我們漠視這一切,那麼,曆史的悲劇難免會重演,這無疑是大多數人所不願看到的。借用書中所言:一項本來隻需要“耐心、機智”和一點一滴積累就能完成的事業,難道非得通過一番“痙攣式的痛苦努力”來突然造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