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外公車管理麵麵觀(2 / 3)

公務車的使用最讓人關注的問題之一就是公車私用問題。美國的公車管理主要依據的是《美國聯邦管理條例》第41篇第102章第5節“住家到工作地點的交通”和第34節“機動車輛管理”。這兩節法規加起來近百頁,嚴格限製使用公車上下班,對公務用車和車輛購置標準等做出原則規定,是各個聯邦政府機構製定自己的公車使用規定的基礎。條例規定,總統、副總統和各部首長可以使用公車上下班。至於副部級以下的官員,隻要不符合這些規定,都是開自己的車上下班。經單位負責人書麵批準,可以駕駛公車往返於單位和公交站點之間,前提是該線路沒有安全可靠的公交工具或政府通勤車,還必須搭載其他聯邦官員,做到經濟節約;禁止用汽車服務卡購買私人物品,嚴禁公車私用,不得搭載親朋好友,嚴禁捎帶搭“順風車”的行人。

在美國,公務員敢要濫用公務車的話,會受到嚴重的處罰。以加利福尼亞州為例,加州政府守則對政府公務用車的規定,明確指出了公務車的使用範圍:1.必須是用於處理公務,政府官員、工作人員嚴禁將公務車用於和公務無關的方麵。2.必須要嚴格地區分公務和私人用車,切勿將私人用途混淆為公務用車。3.職能部門製定相關流程,對政府工作人員濫用公務車的情況進行搜集、監督。4.對公務用車情況進行嚴格的記錄和保管,以保證公務員一旦濫用公務車,就會馬上被發現、查處。也就是說,每一輛公務車每一天的使用情況都會被做嚴格的記錄,出現一點徇私舞弊的現象,就會被立馬曝光。威斯康星州公務員的西蒙·勒爾斯因為一念之差讓自己的太太搭乘自己的車去上班,結果被他人舉報,因此被州府辦公室扣去六個月的油耗津貼,停止六個月行使州經濟法高級谘詢師權利的資格,並作為一件“醜聞”記錄在本人的信用檔案裏。

為了控製聯邦政府車輛規模,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總務署建立了公車管理績效評價模型。借助這個模型,聯邦機構可以完成對車輛購置、使用、監督狀況的客觀描述與統計分析,對照完成職責任務的需要形成評價意見,從而製定科學的公車管理計劃,使其保有能夠完成公務的最佳數量和所需類型的車輛,並提出具體改進措施。聯邦公車管理信息係統與定點加油站、修理廠聯網,總務署可以實時獲取車輛行駛裏程、加油數量、維修項目、費用支出等信息,防止駕駛人從中謀取不正當利益。很多公車安裝了全球衛星定位係統(GPS),用以監視車輛的行駛路線、停泊地點,避免不經濟地行駛,杜絕公車私用現象。另外,聯邦政府設有專門的電子郵箱,供公眾舉報公車租賃和使用過程中的違規、欺詐行為。《美國法典》規定,聯邦官員違規使用或批準使用公車,將受到停職一個月直至開除的處罰。

俄日德:管理公車各有狠招

普京再度入主克裏姆林宮之後,大筆一揮簽署總統令要削減一半“特權車”。這些汽車頂部通常會安裝藍色警燈,可以不遵守交通規則,而且交警無權攔截,它們在俄羅斯“飛揚跋扈”,成為俄羅斯在交通領域腐敗的象征。

為解決此問題,俄官方曾於2006年大幅度削減“特權車”數量,在此之前,整個俄羅斯大約有7500輛特權車,其中莫斯科就有1600輛。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特權車就逐步減少到了原來的12%。2012年5月,普京又簽署總統令,將俄全境內的特權車從968輛減至569輛,一旦這條總統令生效,那麼俄政府辦公廳將完全失去“特權車”,而俄最高法院、中央選舉委員會和許多政府部長、署長都將痛失“特權車”待遇。

俄羅斯民眾也相繼開展了一些抗議行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組織是“藍桶協會”。“藍桶協會”在自己的網站上公布拍到的“特權車”違章錄像、交通事故的真相、警察的處理結果、交通參與者在網上交流自己的經曆和心得、述說駕車遭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