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黑龍江省農村金融體係現狀分析(1 / 2)

黑龍江省農村金融體係現狀分析

地方經濟

作者:張馨予

摘要:農業的風險高、周期長、回報率低以及對自然依賴較高等因素,決定了其自身具有資金稀缺的特點。近年來,全國範圍的農村金融體係建設轟轟烈烈的進行著。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農民占總人口比例居全國前列,農業發展水平關係著全省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金融體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黑龍江省農村仍然存在資金高度稀缺的現象,同時農戶借貸需求在農村不斷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農村建設對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快速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服務;金融體係

中圖分類號:F8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0-0-01

一、農村金融體係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農村金融體係主要由以下三類金融機構組成: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近年來,黑龍江省郵儲和部分城市商業銀行也相繼進入了農村市場,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股份商業銀行逐漸恢複了相關的農貸業務,競爭性金融格局初顯。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共有縣及縣以下金融機構網點3794個,比2004年末增加近千個,相繼成立村鎮銀行5家、農村資金互助社2家,批準籌建了小額貸款公司160家。

二、黑龍江省農村金融體係存在問題

(一)相關法律體係不完備。相關法規規定具有較強的原則性,缺乏變通的同時也無法與當地實際情況相配套,例如:部分法規缺乏具體的操作辦法指導,雖然製定了一係列的監管措施,但無法適應農村金融市場的監管要求,導致在實際監管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地方政府對小額貸款公司監管目前沒有統一標準,在小額貸款公司的高利率情況下,農戶的收益率可能會低於貸款利率,這就影響了農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如果發生債權債務糾紛,小額貸款公司也無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二)信用風險相對較大。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體係的風險整體較高,農業銀行作為早期的集政策性、商業性、深入農村等特點於一身的綜合型銀行,在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浪潮中積累下了在各大商業銀行中最高的不良貸款率。農業發展銀行在辦理糧油收購專項貸款過程中,也存在資金被挪用、擠占的現象,目前也積累了大量的不良貸款。農信社的風險問題更加突出,幾乎承擔了曆次農村改革過程中的大部分成本,目前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大量農信社資不抵債,經營十分困難。

(三)產權製度不明確。具體表現為:一方麵,沒有形成“權、責、利相稱”機製。以農村信用社為例:目前入股農信社的社員,僅僅為了得到穩定的股金分紅或者得到信用社的優惠貸款,並不關心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結構是否真正轉變,這種風險基本由政府承擔。另一方麵,股權結構的非農化傾向比較嚴重,部分地區在農村信用社的增資擴股改革過程中,對股東身份、社區範圍沒有明確限定,非農人員持有的股份明顯增加,農民被邊緣化。

(四)金融監管力度不足。黑龍江省農村金融監管體係還沒有充分完善,其內部機製有待進一步優化。以金融監管辦事處為例,目前為止,許多縣沒有設立,即使部分地區設立了金融監管辦事處,也很少有專門化的農村金融監管部門,農村金融監管主體硬件的缺失,注定了農村金融體係不能持續健康的發展。不僅如此,農村金融監管體係中還存在缺乏監管經驗、缺乏人力、多家單位工作協調難度較大、易形成多頭監管及監管不到位等問題。

(五)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目前,黑龍江省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正穩步推進。與城市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相比,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仍顯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一是支付係統網點通彙率較低。部分農村基層網點人員少,實行櫃員製,無複核人員,不具備支付係統業務操作條件。二是征信體係法律製度框架尚待完善。征信市場發展不成熟,信用評級參評企業少,信用評級結果運用範圍狹窄。三是反假宣傳普及麵狹窄。居民反假主動意識不高,大都局限於簡單的識別防偽標識,打擊假幣犯罪的法律意識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