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武侯之子(1 / 2)

綿竹城北門外!

天空一片漆黑,風聲、雷聲之中,夾雜著陣陣陰雨打在地麵的聲音;陰冷的雨滴,打在頭盔上緩緩往下流,透過冰冷的鎧甲沁入鎧甲之下的衣衫,諸葛瞻忽然感覺一股寒意從身體之中升起,身體有些發抖。他多年帶兵,身體曆來健壯,就算是再大的暴雨也不會感覺寒冷,更何況是今天這種不溫不火的陰雨?這種情況是十餘年軍旅生活從未有過的,諸葛瞻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陣不祥的預感。

他騎馬隨著大隊蜀兵前行,已經離開綿竹北門有裏許路了,這時回頭看了看綿竹北門城樓,在陰雨中,黯淡的火光和偶爾的電光,將綿竹北門的高大城樓映照得有些模糊。諸葛瞻長歎一口氣,心中在自己問自己:到底這次出擊對不對?

他其實很清楚,今夜出擊隻有三分勝算,其實是行險之策;若利用這陰雨天固守城池,也許還能堅持個十天半月,等CD方麵再招募援軍到來,或者等到薑維的援軍,那時綿竹未必保不住。但是,按照眼下吃緊的形勢,再堅守綿竹十天半個月的可能性太小了。況且若固守待援,即使守住了綿竹,也不是他諸葛瞻的功勞,那是十三公主劉霜的策略起了作用!

諸葛瞻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武鄉侯諸葛亮,三國時代的第一智謀軍師,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在蜀國君臣和百姓的心目中,甚至在魏國和吳國的君臣百姓心中,那是神一般的人物,超越了曆史的英雄。

諸葛瞻從小就在父親的陰影下長大,小時候跟其他夥伴一起玩,別人總是用崇敬的眼光看著他,說:“這是武侯的兒子!”那時候他覺得很驕傲很開心。他總是在想,要做父親那樣的英雄,所以自小苦練武藝,熟讀兵書。

後來漸漸長大,他進入蜀軍率兵打仗,頂頭上司和同僚們,總是讓他做最沒有危險的事情,有了功勞也分他一份。剛開始,他好像真的戰功赫赫,所以誌得意滿,認為不靠父親的大名,自己也是個人物。直到有一天,他聽到兩名同僚在帳中飲酒,背地裏評論他“不過是靠著武侯大名,在軍營中混功名罷了,沒什麼本事!”他心中很是鬱悶,但還是沒有想太多。

升到了行軍護衛將軍,順利的娶了美麗的錦城公主,婚禮之上的諸葛瞻,感覺人生得意之事,莫過於此。在那日婚禮的宴會上,向來愛慕錦城公主的張紹(張飛之子)喝多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如果你不是武侯的兒子,公主怎麼能輪到你這等庸才!”諸葛瞻當時心如刀割,隻覺得父親之名沒有幫他,反而害了他。新婚之夜,他因為這句話而痛苦不堪,竟然沒有和公主同房。

從那以後,諸葛瞻拚命的請求出戰,他要證明自己。父親諸葛亮死後,他先後南征蠻族叛亂,西邊征伐羌族的入侵,但獲得的都不過是小勝罷了。他還多次請命,要跟隨大將軍薑維北伐中原,皇帝劉禪總是聲稱:薑維在北,卿在南,才能保得我漢室江山無危啊!諸葛瞻悶悶不樂。

這次前來綿竹,諸葛瞻就是抱著證明自己的決心來的。按照劉霜的策略,固守待援,那麼鄧艾要攻下綿竹,勢必要花費很多時間,損失很多兵馬,CD方麵就有時間來調動兵馬打敗鄧艾。但是,諸葛瞻從心底裏,根本沒有想過按照劉霜的策略行事,諸葛尚比他更加冒進,第一日就凶猛出擊,仗著強橫的武功進行偷襲,果然大獲全勝。

諸葛瞻心中很是高興,滿心以為,憑著諸葛尚的武勇和他的指揮,這一仗勝利的把握很大;但他還是想堅守城池,穩妥一點的獲得勝利。第二天,鄧艾送來那份勸降書,極力鼓吹武侯諸葛亮的功績,這真正的觸及了諸葛瞻的痛處。他感到被無視了,他真正的發怒了,於是派兵出擊了。

諸葛尚中了暗箭,鄧艾用猛將牽弘的性命和四千魏兵的沉重代價,終於擊敗了諸葛瞻,令蜀軍傷亡七千多人。蜀軍元氣大傷,諸葛瞻隻好退守城池,形勢急轉直下。綿竹城過於破舊,蜀軍兵力損失過多,而且新兵太多,連守城都有些困難了。

所以,在今天,李球說出趁雨夜出擊,一舉擊垮鄧艾的計策,諸葛瞻明知隻有三分勝算,他也要賭。他心中在想,如果窩囊的固守城池數日,然後灰溜溜的撤回CD肯定受人恥笑說:諸葛武侯的兒子,就這個熊樣;與其那樣,不如今夜出擊,如果一戰成功,他就是真正的諸葛瞻,而不是諸葛武侯的兒子諸葛瞻!

“對,成功了,我就是真正的諸葛瞻!”想到此處,諸葛瞻熱血沸騰起來,他伸手抹去臉上的雨水,感覺神清氣爽,抬頭向前方看去。這時一名探子回報:“報將軍,少將軍初戰告捷,已經殺入魏軍大營,斬殺魏兵無數!”諸葛尚心中大慰,這第一步算是成功了,他大聲下令:“全軍保持速度前進!”鄧艾已經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隻要他這七千生力軍加入戰場,肯定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