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大戰後的第十二日!
終於又打退了魏軍的一次進攻,城外傳來魏軍退兵的鳴金之聲。不算很高大的城牆之上,汩汩流血的蜀軍傷兵,還有那些已經永遠睡去的蜀軍士卒,夾雜在一起;還活著的蜀軍士卒,已經疲極累極,有很多人就靠著死去的戰友睡著。放眼看去,已經分不清誰到底還活著,誰到底已經死去。
時正傍晚,陰雲密布的天空之中,殘陽如血;濃重的血腥味道在空氣中流轉,看上去那殘陽顯得猙獰而可怖。蜀軍主帥、武鄉侯、行軍護衛將軍諸葛瞻緩緩的走上了綿竹的北門城樓,皺著雙眉,麵色凝重無比。
他向城牆之下看去,那裏堆積著如山的魏軍屍體,屍體間隙之中的血跡已經變得有些暗黑,大批烏鴉盤旋在屍體上空、久久不肯散去。雖然那都是敵人的屍體,但是諸葛瞻心中沒有絲毫喜悅,蜀軍的傷亡並不比魏軍少!
諸葛瞻抬起頭,再看看遠處,魏軍大隊緩緩退去,旗幟有序,隊形沒有絲毫散亂,不由得歎了口氣,眉頭皺得更緊了。魏軍主帥鄧艾治軍嚴謹,魏軍士卒又是精銳無比,還占據人數優勢,這綿竹到底能不能守住,諸葛瞻心中沒底!
自從諸葛尚傷後,蜀軍就再也不敢出擊,而是困守城池。綿竹城池過於破舊,魏軍戰鬥力又強於蜀軍,所以每次攻城戰,蜀軍的傷亡都不比魏軍小。蜀軍人數本來就少於魏軍,堅持了十多日之後,已經是越來越吃緊。
尚書張遵組織了綿竹民眾修葺城牆,照顧傷員,上城巡邏,還組織了大批義勇軍。若非如此,恐怕這綿竹城早已被攻破。諸葛瞻心中感歎,隱隱約約覺得沒有服從皇帝的命令堅守城池,是造成今日困局的最大原因;但是局麵已經如此,埋怨已經來不及,隻有設法抱住這綿竹城池才是關鍵。
諸葛瞻仰望天空,陰雨即將來臨,如果不趕緊將城內和城外的屍體處理幹淨,很難保證不會有瘟疫發生。魏軍大營,遠在二十裏之外,如果有瘟疫,也隻會影響蜀軍而不會影響魏軍,鄧艾這一招可真毒啊。他沒有回頭,緩緩的命令身後的裨將軍黃崇:“黃崇將軍,你趕緊率軍清理城內外屍體,必須趕在大雨之前完成,不得有誤!”
黃崇的父親黃權投降魏國,他從小就背著叛徒之子的名聲。雖然從軍之後,他一直兢兢業業的帶兵,奮不顧身的作戰,但還是得不到上頭的重用。這次若非CD無人,劉禪絕對不會派他跟著諸葛瞻來綿竹。黃崇在眾將之中是沒有什麼地位的,於是,清理屍體、運送糧草這些後勤事務,一般就會交給他來做。
這時瘦小的黃崇出列,應了一聲“遵命”,深施一禮,遠遠的去了。
※※※
黃崇剛走,軍師將軍李球緩緩的走到諸葛瞻身前,對諸葛瞻抱拳深施一禮。李球和黃崇不同,他是已故征南大將李恢的兒子,身形高大、一臉正氣,加之作戰勇猛,深為諸葛瞻所喜愛。
當下諸葛瞻問李球道:“求正(李球字),你有何事?”
連日的激戰,使得李球原本豐滿的臉頰瘦了下去,變得黝黑黝黑的。他麵色凝重之中,竟然帶著一絲微笑,緩緩道:“諸葛元帥,李球以為,雖然我軍連戰連敗,但今夜正是破敵良機。”
諸葛瞻不由得有些詫異,有些驚訝的問道:“此話怎講?”
李球大聲說道:“自我軍守綿竹以來,第一戰由少將軍率兵,大破鄧忠和師篡,殺傷魏軍數千人;第二戰,雖然我軍落敗,少將軍中箭受傷,但是魏軍也是傷亡頗重。自那以後,我軍被迫退守城池,到今天已經有十二天,雖然屢屢打敗魏軍,但是我軍也是損失慘重。
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其一在於鄧艾士卒訓練有素,精銳悍勇,而我軍雖然人數上不吃虧,但半數是新招募的士卒,從來沒有經過正規訓練,實際上有戰鬥力的隻有一萬不到。其二,綿竹城池年久失修,破敗不堪。我軍以弱兵守老城,對抗精銳的魏軍,必然不能持久!所以,如若我軍再這麼死守下去,必然會敗給鄧艾!”
這是第一次有人在諸葛瞻麵前提到一個“敗”字,而且是蜀軍中的大將,實在是行軍打仗的最大忌諱。但李球是諸葛瞻的愛將,說得又在理,所以他根本沒有責怪李球的意思,再問道:“那按求正所言,今夜正是破敵良機,又是何意?”
李球見諸葛瞻目光之中,頗有讚許之意,不由得麵露喜色,他接著道:“屬下以為,鄧艾每日攻城,留下無數屍體,都是我軍去收拾。鄧艾的用意,其一在於讓我軍疲憊,其二是讓我軍感染疫病而迅速削弱。這十二天以來,我軍都是隻守不攻,每日戰後派人收拾屍體,夜晚從來不曾主動出擊。鄧艾恐怕已經習慣了我軍困守城池,更會以為,以我軍的戰鬥力,絕對不敢出城迎戰……破敵良機,正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