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實施大會戰扶貧模式的經驗與啟示(3 / 3)

(二)重視發揮黨委、政府的組織領導作用是大會戰扶貧模式取得成功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證

大會戰扶貧模式,其實質是彙聚公共資源或社會資源向貧困地區進行集中供給,它意味著對資源進行“大整合”,是通過各種動員手段和途徑把分散在各級機關、事業單位、行業、企業以及社會各元素的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信息、管理等資源,整合、集中起來對貧困地區進行供給的一種強有力的投入模式,它既是一種國家整合和社會動員,又是政府公共治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形式。黨委和政府由於其本身所具有的合法性和權威性,才有足夠資格和能力整合和調動起這些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實踐中廣西各級黨委、政府發揮了強大的資源整合和社會動員能力,協調組織各部門協同作戰,把分散在各職能部門的資金集中整合使用,同時積極爭取中央專項補助資金,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大會戰。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定期不定期深入一線督促檢查指導,遇到熱點難點問題,及時組織研究解決,保證了會戰順利開展。因此,在大會戰扶貧模式中,黨委和政府在組織和動員上具有其他社會組織或個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發揮黨委、政府的組織領導作用是大會戰扶貧模式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證。

(三)集中力量,整合資金資源是破解扶貧資金短缺瓶頸的有效措施,是大會戰扶貧模式的內在要求和獨特優勢

大會戰扶貧模式是整合資源、集中力量解決某一區域某一方麵或整體貧困問題的最好形式。隨著扶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特別是新的扶貧階段的到來,貧困麵正在縮小,集中連片解決貧困問題被擺上全國扶貧工作日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撒胡椒麵式扶貧以及以解決生存問題為目標的救濟式扶貧早已成為過去,以解決集中連片或者區域性貧困地區發展問題的扶貧模式越來越顯得重要。在新階段的扶貧工作中,在適度照顧全麵的同時,采用大會戰方式,將分散在各部門的資金整合起來,專攻某一區域的貧困難題,可以實現扶貧效益的最大化[4]。東巴鳳大會戰平均每個縣建設資金不到8億元,卻推動了交通、教育、衛生、文化、水利、生態、電力等方麵的建設。正是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做法,從根本上改變了東巴鳳地區基礎設施長期落後的麵貌,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建設小康社會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四)健全的組織體係和強有力的運行保障機製是大會戰扶貧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東巴鳳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廣西層層建立健全了相應的組織體係和強有力的運行保障機製。一是建立有比較完善的組織體係。決策機構方麵,自治區專門成立了由扶貧、發展與改革、財政、交通、水利、教育、衛生等20多個部門組成的大會戰指揮部,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統一組織指揮大會戰工作。指揮部指揮長由自治區政府一名副主席擔任,指揮部成員由各個成員單位的主要領導組成。管理機構方麵,成立有自治區、市、縣(或部門)三級管理機構。各級管理機構下設置相應工作部門,並抽調各單位精兵強將集中辦公,形成了嚴密、完善的組織體係。二是建立有強有力的運行保障體係。比如落實責任方麵,首先,明確各級指揮部的責任。自治區指揮部主要負責項目和資金的協調、計劃,製定總的實施方案和建設標準及政策;市級指揮部負責指導服務和督促檢查;縣級指揮部主要負責組織具體項目的實施和管理。其次,明確協調部門的責任。在自治區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扶貧部門負責指揮部的日常工作,搞好綜合協調;發展與改革部門負責項目計劃的審批下達;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的籌集、下撥、管理和檢查。再次,明確項目主管部門的責任。各有關部門按照行業管理分工負責項目的前期準備,籌集部門項目資金,加強技術服務和組織驗收。最後,明確服務部門的責任。國土、環保、工商、稅務等部門根據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及時辦理相關手續;宣傳部門組織好大會戰工作的宣傳報道;監察、審計等部門加強監督監察,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在製度保障方麵,自治區製定下發了一整套科學合理的項目管理辦法和資金管理使用辦法,河池市及東巴鳳三縣、各有關部門相應製定了實施方案、項目管理辦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財政專項補助資金撥款及財務管理辦法。

(五)重視廣泛宣傳發動,充分發揮廣大幹部群眾的主體性作用是順利推進大會戰扶貧模式的重要條件

人民群眾既是曆史的主人,又是扶貧開發的受益者,也是扶貧開發的主體力量。新時期的扶貧開發能不能順利推進,關鍵在於群眾支不支持、認不認可。特別是開展大會戰扶貧模式,往往點多線長,涉及麵廣,投資大,規模大,情況錯綜複雜,工作難度也大,加上資金缺口,沒有群眾的積極參與,沒有群眾的自覺自為意識,是很難取得成功的。而且離開了受益主體的扶貧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扶貧。因為貧困是一種經濟社會的綜合症,消除貧困是經濟社會的係統工程,不是政府單一行動能夠解決得了的,需要動員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群眾的參與支持,引導和提升群眾自身的力量去推進脫貧致富,也要動員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才能取得預期效果。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各級大會戰指揮部的強有力組織動員下,東巴鳳三縣各級領導幹部、各族人民群眾,充分發揮了主人翁的能動作用,堅決支持大會戰,積極參與大會戰,凝聚打造了偉大的大會戰精神,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推動了大會戰深入推進。實踐證明,在大規模的會戰扶貧中,必須充分尊重幹部群眾的主體地位,激發廣大幹部群眾的參與熱情,依靠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使之致力於共同的事業,大會戰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產生預期的正效應。

(六)做好大會戰扶貧的後續跟進工作是鞏固大會戰成果,促進大會戰成果轉化,最終實現貧困區域脫貧致富的必要措施

大會戰扶貧是一種超常規的扶貧模式,這種扶貧模式對於短期內解決一些情況特殊、成因複雜、解決難度較大、解決時間緊迫的貧困問題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然而,對於促進區域脫貧致富而言,此模式本身也並非能包醫百病。東巴鳳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其主要任務是解決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對於整個東巴鳳區域來說要全麵實現脫貧致富,還必須有強大的產業作支撐,有群眾足夠的自我發展能力作基礎,有地方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作保障才能夠實現,而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隻是為之創造條件、消除製約。正如時任廣西區黨委書記曹伯純所指出:“實施東巴鳳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的目的,就是改善革命老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加快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創造條件。大會戰各項任務完成後,交通方便了,生產條件改善了,就要充分利用大會戰的成果,千方百計加快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群眾生活水平。”[6]因此,大會戰扶貧結束後,進一步做好大會戰扶貧成果的鞏固並加強大會戰扶貧成果的轉化,促進大會戰效能的持續發揮依然是重要的扶貧課題。據此,在後續扶貧中,應當依據實際情況,因地製宜引入參與式扶貧、整村推進扶貧、產業扶貧、政策扶貧、科技扶貧、異地搬遷扶貧、教育扶貧等其他扶貧模式,從而推動這些貧困區域最終全麵實現脫貧致富。

參考文獻:

[1]師小玲,覃堅謹,黃鳳金.告慰先烈執政為民的偉大壯舉——東巴鳳基礎設施大會戰紀實[J].廣西黨史,2005(1):7-8.

[2]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東巴鳳三縣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實施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03]79號)[EB/OL].

[3]李甫春,等.東巴鳳小康之路——東蘭、巴馬、鳳山革命老區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研究[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8:60.

[4]張文學.會戰結碩果 老區展新顏——在東巴鳳三縣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總結表彰會上的工作報告[EB/OL].

[5]廣西區扶貧辦.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 實現跨越式發展[EB/OL].

[6]陳仕平.曹伯純考察東巴鳳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N].廣西日報,2004-06-19.

責任編輯 淩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