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今天的那頓中飯,在沙縣小吃裏麵,玩著手機,等著上飯。這時身邊來了三位,談笑晏晏,或許他們是朋友吧。問——“我們可以坐在邊上嗎”,答——“可以”。其中兩位的飯上的快,估計也是餓了,一頓扒飯,隻剩下中間那位,呆呆玩著手機,獨自呼喚。
而氣氛也由開始時的融洽化為尷尬,那位仁兄隻得以手機解乏。偶爾傳來一句“你的飯怎麼還沒來啊”,說完繼續扒飯,沒有絲毫停頓的地方。千呼萬喚始出來,不過沒有半遮麵,飯終於來了。如臨大赦,那位立刻開戰,可還沒劃拉兩下,另兩位吃完了,東邊日出西邊雨。
問題又來了——是等還是不等?等吧——耽誤回去睡覺(千萬不要小看中飯後那20分鍾,那短時間的功效類似於女人生育後做的月子)。雖然短,但對下午工作,乃至晚上班外時間支配有莫大影響。
一番商量,一番你推我讓,估計他們也感覺意思到了,麵紗被揭下啦——走人。我吃的比較慢,有幸看完全程,就在這三兩下間,人性之妙已矣。難怪先賢曾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具至理,隻是大多人被欲望蒙蔽了眼睛。
我臨走時特意看了他的眼睛,些許迷茫,些許憂傷,顯然已神遊在外,不知口中之物了。不知他當時想的是什麼,不知他想明白了嗎,是不是和我寫的一樣?不管怎樣,一頓飯的本錢,就能看清真相,還是值得的。
朋友——隻是年少的錯覺帶到如今,遺留在心中的那份執念,回響不絕
交友難,難於上青天
在會上,領導特意交代一句“如果不想幹,大門在那裏,甩一張離職單,立刻走人”!我在這裏用的是感歎號,足見當時語氣之激烈,其實也是無法的事,早該這樣。中國人(國外沒去過,不知道)的人際關係幾乎就是“遠之則怨,近之則不恭”,而最好的處人方式就是若即若離,如影如現。
既不能讓他以為你一文不值,也不能給人泰山壓頂的迫力,這應該就要考較道行。那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我不知道,又或許我知道,但無從表達。用老君的話講“玄之又玄,久處不厭,氣運連綿”如此方可稱得上如魚而得諸於水了。
會上激烈的風暴,幾乎每個人都現了原型,平日裏那些你幫我助的溫情麵紗被無情揭下。或許這就是赤裸的世界令人生厭的地方,或許他們沒看過李宗吾的曠世大作——厚黑學,但卻無師自通。不知李老師地下有言,見得此等景象,酒醒時亦當含笑。
誰曾想昔日孤家寡人,為世所棄,形單影隻;而今一統江湖,執天下牛耳,弟子遍步天下
不能再有絲毫掉以輕心了,不能再有一絲遲到行為了,不能工作中再有拖遝行為了,不能再和同事交心了,不能再有絲毫不敬了,不能再有絲毫不懂事了,不能再有絲毫搖擺了,不能再有絲毫依賴了,不能再有絲毫浮漂了,不能再有絲毫急躁了,不能再耍絲毫小聰明了,不能、、、
也好,麵紗接下,我也可以從容應對了,從明天開始起,獨立運轉。要對得起公司提供的這個機會,要對的起公司提供的這份工作,要對得起公司開的這份工資。少說話,不要得罪人;多做事,把事幹好了;全力進攻自己的事業,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然你的下場會很慘,很慘很慘、、順便在這問一句——你帶上麵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