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夜間休息時間隻有5個小時。老師說,沒有任何辦法,學習是最辛苦的事,隻能這樣,要不就要落後,畢竟隻有三年的時間,1000多個日日夜夜,這段時間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是太長,可以說是很短暫的一段,抓住這三年的時間對以後的人生太重要了。肯定地說,高中這三年決定你後半輩子的道路。
老師的話很有道理,家長們都這樣認為。高中拚三年,命運一定會改變。這一點,家長和老師很快達成了一致意見,都是為了孩子們的未來。
許多的孩子們還是很迷茫,放棄愛好,拚命學習能為三年後的大學做什麼呢?老師沒有說,家長也沒有說,隻是說,隻要考一個好的分數,上一個好的大學,畢業後進一個好的單位,這就是目標。
所有的學生都是這麼一個統一的目標。
從高一開始,家長們開始了盡職盡責地監督孩子們放學回家的一舉一動,督促孩子們放學後繼續學習,抓緊每一分鍾每一秒。
陸敏所在的東華市師大附中文科火箭1班75個學生像立了生死狀,全班同學像拚了命。75個學生擠在一個標準的教室裏,教室裏除了學生進出窄窄的通道,已經沒有多餘一個課桌的空間。
陸敏清楚地記著,剛來班裏上課的時候,班裏有60人,上課後的一個星期內,陸陸續續進來十幾個同學,直到班裏擠得再也不能放下一個桌子。
比教室裏空間更緊張的是全班同學學習的空氣,同學們一個個在教室裏凝神靜氣,自習課裏除了翻動書本的聲音再沒有別的雜音,班裏的空氣仿佛和所有的學生一樣凝固了,學生們一切為了學習而存在。
學校還有文科火箭2班,兩個班的學生考試成績一直勢均力敵,很難分出上下,讓兩個班唯一拉開距離的就是在文科火箭1班號稱“學霸”的趙娜。
每次考試,趙娜總是將兩個班的拔尖生甩開十幾分。
別小看這十幾分,省級狀元和第二名往往就差幾分,但對於學校來說差別不容小覷,名校就要出狀元的。
生命一息尚存,學習絕不停止。學習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學無止境嘛。老師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著同學們。其實,學校裏、班裏的牆上到處都貼著這樣豪壯的標語。
同學們私底下說,狂熱的標語還沒有趙娜學習狠。
文科火箭1班的“學霸”趙娜傳遞出的信息是家裏母親給她打過洗腳水後,腳泡在熱水盆裏,手裏捧著英語書記著單詞;家裏廁所的牆上安了一個小台子,上麵放著地理和曆史複習題,在廁所裏一遍一遍地記著複習題。其實,同學們也看到了,趙娜在班裏即使上廁所仍然書不離手。
趙娜就是為了學習而生,她和書本分開的時間隻有睡覺的5個小時。
趙娜的學習拚命勁兒是從小就培養起來的。在幼兒園上大班的時候,趙娜已經學完了小學一年級的課程。一年級上完後直接升入了三年級,而且一直保持著班裏的第一名。
對於趙娜來說,如果哪天考試不是第一名,那就是最大的打擊,可這樣的機會一直沒有。
趙娜很自信不會給別人這樣的機會。
有這樣一個女兒,趙娜的父母很驕傲,母親逢人便說,即使砸鍋賣鐵要給女兒創造一流的學習環境.
他們和大多數父母親一樣,寧可自己受窮,絕不能讓孩子學習上受到哪怕一點影響。
趙娜的父母身邊許多人知道他們有一個了不起的女兒,女兒成為了他們惟一的驕傲。
趙娜的母親原來是市紡織廠的工人,在企業改製過程中下了崗。當時,趙娜正上三年級,母親剛下崗一籌莫展,兩個月來一直琢磨著去哪兒打工掙錢。
就在母親下崗後的第三個月,趙娜的父親因為企業嚴重虧損下了崗,這可愁壞了兩口子,往後的日子怎麼過呀。尤其女兒趙娜,每天上學都要花錢的。
幾次到勞務市場找工作,兩口子發現,招聘收入高的管理人員都要求大學學曆,這對於兩個從工廠出來的中年工人來說,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遙不可及。
穩定和收入高的工作幾乎沒有他們兩口子的份。第一次,他們切身感覺到學曆是那麼的重要,學曆就是身份的象征。
趙娜的父母親幾乎同時想,以後一定要讓女兒出人頭地,決不能像他們這樣中年下崗,四處碰壁。
趙娜的父親原來是市焦煤廠的維修工,有一門維修暖氣管道的技術。說是技術,不過是熟練工罷了,這一點幹過的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