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是個很熟悉的名字,這個名字,放在後世,即使不是軍迷,也知道在這裏曾發生過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鬥,一群錚錚鐵骨的中國軍人,曾經在這裏狠狠的重挫了一幫東洋島國來的強盜。但是,那是三百年後的事情,在這個時候,喜峰口這個名字,代表的是災難的起源,因為,一幫更為凶惡的強盜,就是從這個地方,突入關內,禍亂中原,讓無數人為之家破人亡。
崇禎八年十月,後金第一猛將阿濟格率軍近六萬人,號稱十萬,自沈陽出發,繞過大明號稱銅牆鐵壁的關寧防線,取道喜峰口,直逼關中。
這六萬人,有八旗的後金精兵,有附從的蒙古各部落的牧民,有早已經被後金收為已用的漢軍,甚至還有一隻完全由朝鮮人組成的火槍兵,總之,這些人成分雖雜,但是沒有人會認為,他們是一群烏合之眾,實際上,他們更像是一群武裝到了牙齒的強盜,一個標準的武裝搶劫團夥。
有時候看曆史,很多事情,讓人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就好比這次阿濟格的大軍南下,簡直好像是掐住表來的。大明的軍隊的主力,此刻正在幹兩個活兒:一個是在關外,正在防守關寧防線;而另外一個,則是在關內,一會攆得李自成滿山跑,一會兒死咬著張獻忠窮追猛趕不已,就連和以上兩位相比,顯得很是低調的流賊老回回部,也不甘寂寞的從河南跑了出來,去陝西轉上幾個圈。
一句話,關內亂得一塌糊塗,所以,當阿濟格這個大蝗蟲帶著一群小蝗蟲而來的時候,簡直沒有遇到什麼成建製的有力的抵抗,這種情況,很難讓人不得不起一個疑問,這後金的時機,也把握得太好了吧,這裏麵不會有什麼貓膩吧?
若是一次如此,可以稱之為巧合,但是,這樣的情況發生過多起,這就有些詭異了。而且,按照後世的大清和流民政權那死磕的架勢來看,這兩者之間,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斬雞頭燒黃紙的可能的。
有人把這讓崇禎欲生欲死的“冰火兩重天”,歸納成“命數”或者“氣運”什麼的,當然,這命數氣運,不是指崇禎本人的,而是大明朝的---大明氣數已盡。崇禎別看他號稱天子,受命於天,但是,真要靠他那小胳膊小腿的和命數這個東西對著幹,還是有些不靠譜,所以他的悲劇就很是必須的了。
人力總不能勝天,天子也是人。
當然,作為一個皇帝來說,崇禎真的算是很合格了。從一到十給他評個分的話,至少也得評九分。他節儉,連衣服都打折補丁,他勤勞,每天處理公務少說得幹十四五個小時,還是沒加班費的那種,他不好女色,娶個皇後,隻怕還是想要個給他補衣服的免費勞力而已,別的妃子,一年上頭,連見他一麵隻怕都沒有機會。就這樣,他也沒討個好,朝裏那幫大臣整天吵架整人不務正業不說,三天兩頭不是這裏作亂,就是那裏造反,逼得緊了,這些家夥連他的祖墳也敢燒,這日子,怎麼一個“苦逼”了得。
而眼下,這幫關外的家夥,又來火上澆油,真的是讓他頭疼欲裂。
十月十五,後金大軍克順義,十七日,克懷柔,十九日,克密雲,二十三日,取西山。
阿濟格搶得缽滿盂滿,但是,北京城裏可就鬧翻了天了。
“天子守國門”,可沒有說天子讓人給圍在國門啊,上次北京保衛戰,好歹還有個於謙,眼下朝中可沒有如此人傑了。再不下旨勤王,隻怕這幫韃子,要把北京外麵當他們家了。當然,這下旨勤王,下到哪裏,也不會下到守國門的關寧防線的守軍頭上去,門戶大開,那不是韃子進出自如了。於是,正將高迎祥,李自成攆得如同喪家之犬的五省總督盧象升,很心不甘情不願的接到了這封旨意,帶著他的兵馬朝著北京而去。而在他身後的高迎祥李自成而是笑逐顏開,恭送這位焦頭亂額的盧大總督離開。
盧象升,字建鬥,江蘇宜興人,天啟二年進士及第,任吏部主事,兩年後,任吏部員外郎,再過了三年,外放知府。按照這份履曆來看,這盧象升,就是一個非常非常會做官的文人而已,就以這樣的升遷速度,在他退休之前,混個內閣大學士,還是很有希望的。
就是這樣的一位官場新星,怎麼又混到去帶兵,而且擔任五省總督這一專為剿滅流匪所設的重要職位上去了呢?更是而且到,北京一旦吃緊,崇禎立刻就想到下旨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