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釜底抽薪 血債血償(1 / 2)

益都縣按紮餘風的定例,是要派駐五十名鹽丁,但是餘風的鹽丁編製中,沒有五十人這麼一說,要麼一個小隊三十人,要麼就是兩個小隊六十人,益都縣是青州首縣,派駐六十人,必不見得很多。

但是,除了在益都縣衙劃出的那麼一小塊地方作為駐紮點,留下三五個鹽丁以外,大隊的鹽丁都是駐紮在縣城外麵的,反正這些鹽丁,除了緝查私鹽以外,也不怎麼攪民,益都縣上下也就由得他們去了。

領頭的小隊長叫做張梟,這名字就有煞氣了,不過,平日裏鹽丁們倒是沒有誰稱呼他的大名,要麼叫隊正,要麼就是幾個身份差不多的直接喚他綽號張麻子了。這倒沒有什麼惡意,在他叫做張梟之前的二十幾年,可都是被人叫做張麻子的,這張梟的名字,還是他加入了鹽丁後,請人取的。

張梟二十來歲,臉上並不好看,臉上坑坑窪窪的的,天生一張麻皮臉,身上比起那些良家子出身的鹽丁,總多了那麼一副市井的味道,若是脫了這身鹽丁的衣服,放在街上,活脫脫的就是一個閑漢潑皮模樣。但是就是這樣的人,卻是甚得他手下鹽丁的擁戴。

這張梟是去年十月巡檢司招收鹽丁的時候當上鹽丁的,平時看起來活脫伶俐的,一副不怎麼安分的樣子,好像吃不得什麼苦的模樣,但是一訓練練起來,倒是一點都不含糊,不少人看他身上的市井輕浮氣息,都推測他在這鹽丁裏幹不了多久。鹽丁們雖然餉錢豐厚,但是,訓練起來,那也叫一個苦啊,這還不說,一旦被抽取去當值,那可是要真刀真槍的和私鹽販子們動手的,做一個好的鹽丁,不僅要能吃苦,還要有膽氣。若是做到了這兩點,還能嚴格服從命令,自身又有眼光本事,那麼,很快就會從眾多的鹽丁中脫穎而出。

張梟這些都做到了,而且,由於他在市井中打混過,待人接物,籠絡人心這些事情做起來都不差,所以很快就引起了上麵的注意,一開過年,他就被提升成了小隊長,也就是小隊正,他手下的兄弟也都服氣。後來連續出了幾次任務,都是做得非常的完美,大夥都開玩笑說,不到今年年底,這張梟,就可以惦記一下那中隊隊正的位置去了,若是被巡檢大人看重,直接補到風字營做個試百戶也是有可能的,那可正兒八經的是朝廷武官了。

張梟也知道自己的前途在那裏,平日和自己手下的弟兄嘻嘻哈哈,關係處理得不錯,但是一旦辦正經事情,那可就是雷厲風行,鐵麵無情。他的表現,自然有人看在心中,像這等敢衝敢打又有幾分本事的人,餘風一要用人,直接就被推薦了上去,結果就是張梟的試百戶沒有等來,直接就被派往了益都縣,而且,雖然同是兩個小隊,上麵卻是言明,另外一個隊正要聽他節製,提拔之意,誰都看得出來。

鹽丁是做什麼的,當然就是緝查私鹽為主。益都的私鹽要緝查嗎?根本不用緝查,因為益都根本就沒有官鹽,凡是賣鹽的,必定是私鹽,而且無論是百信也好,官府也好,好像都已經習以為常了,絲毫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換做一個莽撞的,沒準立馬就開始那這些販賣私鹽的開刀了,但是張梟沒有這麼做。自己的巡檢大人派他們來的意圖,那些懵懂的鹽丁們或許不清楚,他們隻是認為按照上麵的命令做,就是自己的本分了,但是張梟卻是在腦子裏麵琢磨了一圈,上麵為什麼要這麼做。

按照巡檢司的慣例,自然是將私鹽一掃而空之後,然後在將官鹽明碼標價的上市,百姓們買不買是一回事情,至少,所有的章程都是合乎朝廷的規矩法度的。市麵上私鹽那是沒有的,有的隻能是價格偏低的官鹽,這一點卻是要分清楚的。

這益都縣的狀況,根本就是無法下手,除非將所有的鹽販全部抓起來,才能杜絕私鹽,但是將鹽販抓起來,買不到鹽吃的官員百姓勢必不幹,這樣做,無疑是捅了一個巨大的馬蜂窩。張梟倒是經過仔細的詢問排查,然後下了一個決斷。

他不碰這城內任何一家賣鹽的商戶,卻是在城外的西邊和南邊的要道上,設立了兩道關卡,凡是有私鹽進入益都縣,必定是從這兩個方向來的,北邊是大海,東邊是自己的地盤,他是一點都不用關注的。對付那些販賣私鹽的,他的手段也是很是簡單粗暴,扣下鹽,直接傾倒在河中,若是有反抗的要動武的,直接就是身後的鹽丁挺著長矛就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