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貴州與黔東黔西剿匪7(2 / 3)

甕安、餘慶、循潭三縣周圍的土匪基本肅清。人民政權得到了恢複,幹部們繼續進開展行政工作。在黨員和幹部的努力下,人民群眾被有效地發動起來了,為進一步剿匪和開展其他工作做好了鋪墊。

6、捕獲“惡霸”吳登仁

解放軍在打擊土匪的同時,也對一些欺行霸市、橫行鄉裏的惡霸進行了嚴厲打擊,吳登仁就是其中的一個。這個人不僅是地方惡霸,也帶有土匪性質,所以解放軍的剿匪部隊不會放過這樣的壞蛋。

吳登仁稱霸石籲縣西部20餘年,是個無人敢惹的地頭蛇,氣焰十分囂張,當地百姓沒有不怕他的。吳登仁也是土匪出身,是個上山為匪、在家做惡的家夥,不知道幹了多少壞事。

解放前,吳登仁和國民黨地方政府狼狽為奸,當了多年的區、鄉長,所以其勢力漸漸強大起來,後來以本莊為大本營,控製了白沙、甘溪、中魁、國榮等8個鄉,成為“石西”一霸。與石阡東部的另一惡霸吳河清各據一方,被稱為“西吳”、“東吳”。

在吳登仁為非作歹的20多年中,他倚靠自己半官半匪的關係,到處搜刮民財。吳登仁共有收租萬餘石的田地,本莊壩子上的良田沃土,絕大多數為他所霸占。當地農民大部淪為吳家佃戶,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極端貧困。

吳登仁的手下很多人,大概有2000人多人,是一批打手和私人武裝。在石籲西部,他橫行霸道,任意欺淩、陷害,甚至暗殺,多條人命都死於吳登仁的手裏,可見他的殘暴和惡毒。

貴州剛剛解放的時候,由於害怕解放軍的威力,吳登仁並沒有輕舉妄動,但解放在解放貴州後,入黔部隊大部分都到四川作戰去了,貴州的兵力就顯得很薄弱,這就給吳登仁創造了機會。

吳登仁幾次與石肝、岑鞏一帶的匪首楊鳳池、楊勳等勾結在一起,攻打縣、區、鄉人民政府,殘殺地方幹部和無辜群眾,氣焰又開始囂張起來。

而在國民黨起義部隊八十九軍所屬的4團相繼叛變之後,吳登仁借助這個機會,和叛匪頭目熊啟厚(原國民黨軍十九兵團參謀長)、彭學仁(原國民黨軍37師師長)等勾結,招兵買馬,使兵力增加到4000餘人。

吳登仁等人組成“黔東北反共人民自救軍”,吳登仁自封副總指揮。他們公然打出了反共反人民的旗號,故意和解放軍作對,試圖繼續維持他的惡霸地位。

貴州軍區直接指揮的東集團所屬部隊,在勝利完成甕(安)、餘(慶)、湄(潭)地區合圍戰役之後,於1950年7月17日,就開始對石籲西南的本莊、白沙、文家店進行合圍進剿,打算除掉這個惡霸。

7月17日淩晨,大地還在夜色裏安然入睡,擔任合圍的解放軍剿匪部隊先後進入預定地域,將南起甘溪、麻元塘,北至文家店、幹溪子,西濱烏江,東到石軒縣城,麵積約350多平方公裏的地帶給嚴密包圍了。

東集團的十六軍一三八、一四0兩個團,以多路進擊的隊形,實行長途奔襲。經一夜的急行軍,在即將天亮的時候,一三八團占領了本莊,一四0團進駐國榮。

但沒有想到,吳登仁已經聞風逃跑,讓解放軍的剿匪部隊白忙活一場.戰士們發誓,一定要捉到這個無惡不作的壞蛋。

原來,狡猾的吳登仁早在解放軍合圍甕、餘、循地區前,就聽說解放軍在各地的剿匪效果很成功,所以變得很恐慌,多次命令手下“著意提防,不可懈怠”。

而當吳登仁得知剿匪部隊要來清剿他的時候,馬上將他的手下分散成小股,大部分都鑽進了山林裏,秘密地躲藏起來了。吳登仁自己帶著幾十名貼身骨幹,逃出了本莊,化裝成老百姓竄到了東麵的白沙。

但令吳登仁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他還沒有接近白沙的時候,那裏就已被解放軍占領了,吳登仁馬上掉頭向南逃跑,潛入樂橋以北的深山密林裏。

吳登仁實在是狡猾,他白天借著森林的天然屏障窺視解放的軍動向,伺機尋找突破口;而夜間趁著黑夜,向解放軍的包圍圈外活動。

同時,這個惡貫滿盈的家夥還命令手下四處散布他已北竄的謠言,試圖迷惑解放軍搜捕的路線,以便於借機外逃。

但是,再狡猾的獵物,也逃不過獵人的眼睛。對於吳登仁的企圖,東集團指揮部早已料到。所以,在部署這次合圍時,指揮長潘焱就指出:“當我強大兵力實施合圍後,股匪必然被迫分散,匪首也一定會利用深山密林進行迂回躲避,與我周旋,拖延時間。”

實際的情況真的如潘焱所料,在本莊,解放軍撲了空,而且匪徒都分散到山林裏去了。

看來,該施進剿計劃的第二步了。

指揮部立即指定一三八團專門捕捉吳登仁,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一三八團受領任務後,立即作出相應部署:

一方麵根據初步得到的情報,在吳登仁可能逃竄的方向,部署了3道封鎖線。將南起樂橋,北至何家寨,東自荊竹園,西到烏江邊的廣大地域,分割為四。

另一方麵則由保衛股長張作仁、政治指導員趙彬帶領偵察排,組成24人的“飛行隊”,著便衣;裝散匪,尋找所謂的吳“副總指揮”,實行跟蹤追擊。

一三八團所采用的戰略果然很見效。7月18日夜,“飛行隊”在樂橋以北捕獲兩名吳登仁的親信,經過盤問,獲悉吳登仁在白沙受阻後,企圖南逃樂橋的情況。

“飛行隊”當馬上準備在通往樂橋的要道路口設伏,攔截吳登仁。7月20日夜,就在“飛行隊”向預定設伏地點開進時,不料吳登仁先“飛行隊”到達,雙方恰好相遇在一起,展開了一場激戰。

這一仗,未能取得良好戰果,吳登仁又趁機逃竄了。但值得慶幸的是,解放軍終於知道吳登仁的行蹤了。

當夜,一三八團馬上抽調四個連的兵力,配合“飛行隊”,將樂橋以北,山口坳以南,茶溪以西,何閃渡以東15餘公裏地帶嚴密包圍,進行梳蓖式搜索。

大搜索整整進行了三天三夜。可狡猾的吳登仁卻再次漏網,向北逃往上壩、楊家林、桅杆坳地帶。

“飛行隊”成員馬上向北追擊吳登仁,而這個時候,大家非常疲倦,很多人已經是連續奮戰幾夜了。然而,想到匪首吳登仁仍未落網,大家依然振作精神繼續前進。

7月25日,一三八團的“飛行隊”在追擊吳登仁途中,捕捉了吳登仁的很多骨幹人員,包括親信劉大茂。

“飛行隊”對吳登仁進行反複開導,終於說服了劉大茂,他老實交代了可能給吳登仁帶路的人。根據劉大茂所說的情況,“飛行隊”果然找到了一個曾給吳登仁帶過路的人,通過勸說,他又供出了下一站的帶路人。順著這個線索,“飛行隊”找到了多個帶路的人.就這樣,吳登仁帶路人卻變成了解放軍的帶路人。

根據這些帶路人提供的線索,“飛行隊”很快就找到了吳登仁的蹤跡。原來他由北向西,準備往烏江邊的何問渡逃竄,妄想以海拔1100多米高的“獅子腦殼”作掩護屏障,尋機偷渡烏江,從而跳出解放軍的包圍線。但是,被盯上的獵物逃不掉獵人的弓箭的。

鑒於這種情況,“飛行隊”一麵立即向團裏報告,請求增援,一麵奮力追擊。戰士們連續行走了36個小時,沒有吃一口熱飯,也沒有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可戰士們的激情卻很高,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捉住惡霸吳登仁。

“飛行隊”經過急行軍終於趕到了“獅子腦殼”下。那時,團裏支援部隊也匆忙趕到,戰士們把“獅子腦殼”給團團包圍了,吳登仁怕是也插翅難飛了。

解放軍戰士一麵嚴密控製每個出道口,一麵向前搜索前進。天快黑的時候,在一個小山村裏抓住了正向群眾討飯吃的吳壽臣。根據他提供的線索,偵察排長宋文斌帶領五名戰士上山捉拿吳登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