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軍的四十六師師部又利用這批汽車,來回接送部隊,加快了全師前進的速度。有了車,速度快了,大家的心情也變得歡快了,個個都精神抖擻。
2、解放軍進入貴陽城
1949年11月14日下午,十六軍四十六師師長齊丁根和政委範陽春率領部隊到達了龍裏縣境內,正準備率大部隊開進貴陽城。
就在這個時候,先遣部隊一三八團由貴陽發來電報說,他們已占領貴陽城,國民黨守軍已經於14日上午放棄貴陽城,向西逃竄。又並報告說一三八團正經貴陽繼續向清鎮方向前進。
聽到這個興奮的消息,大家都高興地跳了起來,即便多日行軍使他們極其勞累,也無法掩飾內心的激動。
不多時,十六軍副政委吳實趕到了四十六師師部,吳實下達命令說:
“貴陽是貴州的省會,國民黨早有應變部署,要防止潛伏的敵人破壞,你們的責任很大,全師要趕快進城,維持社會秩序,保證城市安全。”
就這樣,四十六師放棄休息的時間,繼續向貴陽城開進。
當夜從龍裏縣出發,連夜行軍拂曉前就趕到了貴陽城郊的圖雲關。
齊丁根師抬頭望著遠方,煙霧彌漫,還是依稀看見貴陽城就在腳下。城市被群山黑壓壓的包圍著,一片燈火闌珊。他抑製不住興奮的心情,對政委範陽春說:“這個西南戰略要地,今天終於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了!”
四十六師從江西廣豐出發,先後渡過了贛江、湘江、沉江,一路翻山越嶺,晝夜兼程,為的就是早日占領貴陽,把敵人南逃的退路切斷,完成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交給西進大軍的戰略任務。
齊師長和範政委都是曾經走過二萬五千裏長征的老紅軍,如今,他們站在圖雲關上瞭望貴陽山城,充滿勝利的喜悅,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的崢嶸歲月。他們的表情也大大地感染了戰士們的熱情。
“我們勝利了”每個戰士的臉上都蕩漾著興奮的微笑,歡呼聲、笑聲彙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為了和貴陽人民見好麵,全師除一三八團已先行外,一三六團、137團及師直屬隊在圖雲關彙集,準備舉行入城儀式。
戰士們換上最幹淨的衣服,步槍上好刺刀,脫掉槍炮衣,編好軍號,以軍旗為前導,整個部隊排成三路縱隊,踩著有力的步伐,浩浩蕩蕩地向市區進發。
貴陽市的各界人士和當地老百姓,打著“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巨大幅標語,在油榨街歡迎戰士們的到來。
部隊沿著紀念塔、大南門、大十字,到達銅像台。一路上,紅旗飄飄,步伐鏗鏘有力,戰士們唱著嘹亮的軍歌,喊著將解放戰爭進行到底的口號,並和百姓揮手致意。
那天的貴陽城人山人海,到處都是歡慶的場麵,歡呼聲、鑼鼓聲、鼓掌聲、鞭炮聲連成一片,就像過年一樣熱鬧,整個貴陽市都沸騰開了。曆史也會記住這天的,因為這天貴陽終於獲得了解放。
3、劉、鄧命令占領畢節
四十六師順利進駐貴陽之後,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大部隊。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六軍全軍戰士精神更加振奮,加快了腳下的步伐。
十六軍軍長尹先炳覺得,負責控製和接管貴陽市的十七軍還沒有到,當即決定:
四十六師留兩個團,在貴陽暫停2至3天,控製這個城市的交通樞紐,保護好城市,等十七軍到後接管。
十六軍主力按原定部署繼續前進。全軍於1949年11月18日進至清鎮、鎮西衛地區,抵近烏江上遊的鴨池河南岸,勝利地完成了打開大迂回通道的任務。這一任務的完成,使國民黨經貴陽的退路被切斷了,也割斷胡宗南集團與廣西境內白崇德集團聯係的紐帶。
剛剛到達清鎮,十六軍就接到兵團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的電令,上麵說道:十六軍仍為一梯隊,繼續向黔西、畢節進擊。
為了順利通過鴨池河,楊俊生參謀長和幾個作戰參謀進行了反複研究。之後,楊參謀長還帶人站在附近高山上用望遠鏡觀察地形。
在鴨池河兩岸,到處都是連綿起伏的山巒,河的邊沿也多是陡峭的懸崖,根本無法通行。河寬雖然不到100米,但水流過急,落差也較大。不過雷家大土附近,河南岸的山較低一些,有利於通行,但對岸離河邊不遠,有一座大關山,像一個巨大的屏障橫在前方,緊緊地卡住通往黔西的公路。
接著,楊參謀就鴨池河兩岸具體情況找當地老百姓進行實地了解調查。當地老百姓告訴解放軍,除在長征期間,賀龍的軍隊曾從這裏強渡過去一次外,曆史上多次軍閥混戰,還沒有哪個軍隊能夠通過。
逃亡貴州西部的國民黨軍隊,有一個兵團據守在這裏,依靠險要的地形,在重要據點已構築有塹壕、地堡,嚴密控製渡口和後麵山上的通路。從雷家大土往東北下遊,越往前,河穀越陡峭。往南麵二、三十裏是鴨池河上遊的白貓河,往西北還有34條支流,水岸較淺,利於通行,還有道路通往織金、大定等地,可以繞到黔西的後麵。
根據了解到的情況,楊參謀長決定用一支部隊,從左翼進行迂回比較好,這樣不但可以切斷黔西之敵的退路,並以最快的速度占領畢節,還可以由正麵進攻而造成的巨大傷亡,那樣的西進的速度就慢了。
尹先炳軍長、王政委停到楊參謀的建議後,都覺得是一個很好的作戰部署,於是命令:
以四十七師由左麵向黔西側後穿插,待其進至雞場、羊場壩地區後,四十六師主力再開始從正麵實施強攻,同時,以一三七團乘敵不備,由右麵的青杠壩偷渡,插黔西東北,協同殲滅黔西之敵,迅速占領畢節。
到了11月21日,五兵團接到劉伯承、鄧小平二野首長發來的作戰命令:
從戰役全局著來看,解放軍左翼迂回部隊極為重要。判斷敵人於南川、接江掩護收容後,大概會退守重慶,或西退至滬州、宜賓、畢節、昭通迄昆明地區,而以後者可能最大。因此我十六、十八、十等3個軍,如能先敵到達敘永、筠連、鹽津地區,即可完成斷敵退。滇後路,而各個殲滅之。計算時間,十六軍28日可達畢節,12月2日左右可達敘永或鹽津,十八軍比十六軍遲3天,十軍28日可達茅台,12月2日左右可達赤水。而敵人由接江到滬縣約4天行程,由基江到敘永約7天行程,由泰江到鹽津約十一二天行程。假如敵於25日開始西撒,則12月1日可達敘永,12月6日可達鹽津。因此,除五兵團及十軍應確實計算行程與時間(包括戰鬥)求得先敵占領土城、敘永、鹽津之線爭取主動外,三兵團以從正麵多拉敵幾天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