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活的境界2(1 / 3)

第二章生活的境界2

機會就是你抓到的那條魚

——遊宇明

劉和剛出生在黑龍江拜泉縣一個貧困的小村子裏,家境貧窮,母親又得了腰椎勞損,每月的藥費還要花很多錢。他從小就喜歡唱歌,無論在小學還是在中學,都是學校的文藝骨幹,他憧憬著有朝一日能成為真正的歌唱家。他沒有被困難壓倒,決心靠自己的艱辛努力走上藝術之路。

199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黑龍江藝術學校鬆花江分校,後來又師從總校的揚博亞教授,專攻聲樂。沒有錢交學費,他每次都堅持步行去揚教授家,隻吃兩餐飯,一點一滴地積攢。好在他的困境很快被恩師知道了,善良忠厚的揚博亞教授不僅免去了他每堂課25元的學費,還免費供應他一餐營養豐富的午飯。帶著父母和恩師的期待,1997年,他以專業總分第一的成績考上了解放軍藝術學院。在大學裏,劉和剛孜孜不倦地學習、演唱。2000年他獲得了第九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銀屏獎”;2001年他以出類拔萃的畢業成績被空政歌舞團錄用;2002年7月他又以一曲《兒行千裏》奪得第十屆全國青年歌手大賽專業組銀獎,並獲得“人氣指數最高的歌手”的殊榮。

劉和剛無疑是碰到了機會,走進了黑龍江藝術學校,碰上揚教授,考上解放軍藝術學院,參加全國青年歌手大賽,都是人生機會的具體體現,然而如果他沒有良好的歌唱條件,沒有成為一名歌唱家的夢想,沒有不斷地向藝術境界衝去,他現在也許還在重複父輩的道路。

看到許多都寫“機會”的文章,它們總是把機會看成是一個人的膽識、勇氣和選擇的產物,似乎一個人隻要坐在家裏,等著機會路過,然後大喝一聲就行了,卻偏偏忘記了機會其實隻是一種可能,它能不能幫你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永遠取決於你是否擁有牽著它的“能量”。假若你是清潔工,每月的收入也就是五六百塊錢;報紙上有廣告正在招聘大公司總裁,年薪百萬,這是不是機會?如果你符合廣告所要求的條件,並且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回答自然是肯定的;如果人家要求擬聘人選應具有博士學曆,而你卻隻有中專文憑;人家要求應聘者要有經商背景,你隻是替人守過水果攤,機會對你來說永遠隻是一個廣告。你天天想出人頭地,卻是最不起眼的科室裏的一個小小的文員,忽然單位要改革,有幾個人人眼熱的處長職位空缺,這算不算機會?如果你已具備了能力,位置就可能是你的;如果你不具備這種能力,它對於你來說就相當於望梅止渴。機會之所以叫做機會,就因為它是我們最初可以爭取最後終於得到的那條魚,失去了這個前提,再能給人帶來好處的東西也不是你的機會。

生命之美

——佳筆

街邊新開了家禮品店,兼賣鮮花。一向無人送花給我,卻又偏愛這份美麗。

一天,我走進禮品店。因不是什麼節日,所以店中有些冷清。我問老板有沒有鮮花,老板很為難地解釋說,這幾天沒有上貨,倒還有些鬱金香,紅色的,剛來時美麗極了,可現在……她指了一個大筒中零落著的十幾支鮮花,由於開始凋零,紅得已不那麼鮮豔了。而且花瓣上已出現了點點黑斑,表明它們已無多少時間。

見我不無惋惜的樣子,老板似乎有些過意不去,“你買這些假花吧,剛上的貨。”她熱情地抱出好幾束假花來,有玫瑰、鬱金香,還有百合花,做工精細的幾乎可以亂真,一副新鮮、長壽的樣子,聞起來還有隱隱的清香。老板似乎看出我心中的疑惑,忙解釋說,這是新產品,花心是幹花做的,而且所有材料都浸過香料,香味持久,既漂亮又便宜……“可惜,它們沒有生命。”我悠悠道。

我欣然買下了所有的鬱金香,告別了滿臉不解的老板。抱著鮮花走在街上時,心情特別的舒暢,並且還有幾分豪氣。

美麗是可以營造的。但真正的美麗卻不應有絲毫人工的雕琢,它應是真實的沃土中盛開的鮮花。世間所有人為的一切都無法與自然締造的相比,而生命正是這美的極致。正如同鮮花與假花,高飛的蝴蝶與玻璃框中的標本一樣。同樣的外形,也許後者看起來更完美些,但後者永遠不會得到珍愛。因為它們沒有高貴的生命,沒有令女孩子展開想象,讓詩人們才思洶湧的靈魂。它們沒有夜間默默開放的聲響,沒有纖細如嬰兒皮膚般的花瓣,在清晨的霧氣中掛著晶瑩的露珠嬌柔。它們隻是人們為留住美麗而產生的附屬品,沒有過去和將來,不會生長或衰敗,沒有輝煌與熱烈,隻能呆呆地等待著落滿灰塵。

生命是美麗的,真正的美麗!雖然生命有時並不完美,正如我們有眼睛可以洞察世界,但難免麵對汙晦與悲惋;有腳可以前行,但難免會步入歧途;有耳能欣賞天籟之聲也無法回避呻吟與哭喊;能聞到花香的清馨也難免濁氣的湧入;嚐過甘露也曾飽受苦果的折磨,但我們無法不去讚美生命的美麗。雖然生命會走向盡頭,如同鮮花會繁衰,草木有枯榮。但這些世間的生命在自己有限的時間中展現了那麼絢麗的風采。

也許生命的美麗也就在於坦然相呈自己的瑕疵吧。生命從不隱瞞自己的缺陷,也從不為美麗而粉飾自己。一切都是在自然地流露中,在質樸的過程裏孕育出至善至美的傑作。

對於那些無生命的,在生命眼中也被賦予了靈魂,辟如群山的巍峨,江河的憤怒,大海的寬厚……都處處美麗,樣樣動人。

人類的藝術之美也是如同賦予了生命一般。音樂有了靈魂,便會在人們的心中跳躍、起舞;如心靈的火種,再由每個短促的生命傳遞下去,直到永恒。繪畫、雕塑,對生命的掙紮、渴望、期待與夢想表現得越真實,那麼它們其中蘊藏的智慧與真、善、美凝結起的靈魂便越偉岸、越高潔。

我珍惜生命,因為我崇拜真正的美麗。而不是人類自欺欺人的“假奶嘴”。懷中的鬱金香讓人頓生憐愛。現實生活中,我會懷抱著這份真美的瞬間,而不是虛假的永恒。

想一想自己的幸福

——張本進

亨利是一位快樂的人。

有一天下班回家,三個蒙麵歹徒把他逼到一個牆角,搶走了他所有的錢物。

亨利狼狽地跑回家,翻出筆記本,奮筆疾書。他寫下的不是報案信,不是匪徒的特征,也不是自己丟失東西的清單,而是這樣一行字:讓我心存感激。

首先,這是我第一次被搶,而不是第二次;

其次,他們雖然搶走我的皮包,卻未搶走我的生命;

第三,他們雖然搶了皮包,裏麵卻沒有很多錢;

第四,是我被搶,不是我搶別人。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麵臨苦難,而自己卻無法控製。對於這種情形,最為樂觀的解決辦法是:

承認苦難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一個人可以逃避得掉;把我們麵對的問題,去和那些比我們情況更糟的人相比。

坐在生活的前排

——張小鳳

萬教授的課堂上,經常會遇到一些看似漫不經心的提問。

比如有一次,萬教授問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如此小兒科的問題大家當然不屑一答,僅用最低的分貝附和:珠穆朗瑪峰。誰知教授緊接著追問:“世界第二高峰呢?”這下,大家可傻了,有人爭辯道:“書上好像沒有見過!”教授不置一詞,再問:“那麼,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是誰?”不料,此次沒有人敢回答了。不是忘記了加加林,而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教授的下個問題,痛苦的是不知道第二個人是誰。教授轉過了身,黑板上飛快出現了一行字:屈居第二與默默無聞毫無區別!

教授接著陳述了他的一項實驗結論。12年前,教授曾要求他的學生毫無順序地進入了一個寬敞的大禮堂,並獨自找個座位坐下。反複幾次後,教授發現有的學生總愛坐前排,有的學生則盲目隨意,四處都坐,還有一些學生似乎特別鍾情於後麵的位置,教授分別記下他們的名字。

多年後,教授對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愛坐前排的學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兩類學生很多。

活得簡樸和明智

——亨利·梭羅

信念和經驗都使我堅信,在這個地球上保持一個人的自我,不是一件苦事,而是一件樂事,隻要我們願意活得簡樸和明智。你看,那些較為簡樸的民族以之為職業的,那些較為浮華的民族仍然以之為娛樂。一個人未必要靠額上的汗水來掙得生計,除非他比我還容易出汗。

我的相識中有位小夥子,繼承得幾十畝田產。他對我說,他覺得應該像我一樣生活,假如他有我這份條件。無論如何,我都不想讓任何人采取我的活法。因為,不等他相當地學會了我現在的活法,我也許已經為自己找到了另一種。非止此也,我還希望,世界上最好各色各樣的人都有,花色越多越好。隻是,我願他們每一個人都非常審慎地找到並走上他自己的路,而不是他父親的、母親的或是他鄰人的。那位年輕人可以建造可以種植可以出航,隻是千萬不要讓他固執於學我。隻有經過深思熟慮,我們才可達於智慧之境。你看那水手或逃奴,他們曉得把眼睛一直看著北沙。僅這一點智慧,就足以引導我們終生。我們也許有能預卜到達港灣的日期,可我們卻會保持正確的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