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小說《逃跑》賞析
青春手記
作者:平海燕
讀鐵凝作品《逃跑》,有一種深入骨髓的絕望。文章主人公老宋麵臨要腿和要錢的兩難選擇,麵對生活和尊嚴的分水嶺,要麼放棄親情,要麼放棄尊嚴,他沒有任何中間道路可以選擇,這是老宋的悲哀,也是生活的悲哀。終生的生理殘疾和痛苦,永世的靈魂愧疚和恐懼,他被殘酷的生活無情擺布,他的悲劇是哈姆雷特式的,讓人無法逃脫!
出去與進來
老宋想出去。他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一直作為一個最卑微的人而活著,從進團時近乎討好的搬菜之舉,到當臨時工的處處小心、時時在意,到最後出人意料地攜款而逃,從來都沒有擺脫生活殘酷的邏輯,永遠都受著命運的支配,他永遠都走不出去。
老宋想進來。農村貧民的地位和身份,一下子就無情地把他與老夏,與整個劇團的人剝離開來,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在這座城市裏生活的邊緣另類,雖然在這裏做著與那些白領同樣用以維生的活計,但他們的笑容不屬於這裏,就像他們的普通話無法紮根城市的方言,他永遠都走不進來。
強者與弱者
老宋是強者。為了省錢,他努力證明著自己的腿沒有病,證明自己是個強者,但一切都是徒勞。他就像臨產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擺放自己的身體,但一絲希望最終還是破碎了,破碎在無情的現實中。在一個極其必然的無奈選擇中,他選擇了逃跑,在作者略帶戲謔的文字下,我們依然能看到驚心動魄的力度,看到一種不可言說的生命之痛。逃跑,這是第一次。
老宋是弱者。弱者的地位使得老宋的警覺神經尤為發達,像是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類動物羚羊。那根比發絲還纖細的神經,被撕成兩條,一條用來正常的活動,一條用來警戒。老夏的出現讓老宋再次逃跑,因為他一直都沒有忘記那些傷疤,那些屈辱,那些尊嚴被踐踏在腳下的日子,隻是不願意提起罷了,不願意展示給別人看罷了。逃跑,這是第二次。
冷漠與熱情
作者的筆觸是冷漠的。文章以一種近乎冷漠的語調來無奈的歎息,“逃跑”不僅僅是文中主人公的現實選擇,也是作者的態度,對於老宋的困境和無力,作者更多的表現了自身的無力感,這種無力感深深埋藏於作品中。在文中,你找不到對老宋的道德批判。因為麵對人性的沼澤,作者比老宋更清楚地明白生活的堅硬性。對一個寧願舍棄身體的完整性而使生活過得好一點的人,再進行道德上的批判,似乎是不合時宜的。
作者的筆觸是熱情的。老宋在劇團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充滿熱情地幫助著別人;為了給老宋籌得治病錢款,老夏辛苦奔波,劇團人員慷慨解囊,熱情被傳遞著。而老宋外孫熱情遞上的旅遊圖和康師傅冰茶,讓讀者依然看到老宋的影子,熱情同樣被傳遞著。老宋後代的日子越來越好,老宋的家鄉有了新開發的旅遊景點,北部山區的人正一點一點融入到現代社會中來,從經濟到精神,看似冷漠的筆觸下洋溢著作者對生活的熱情。
絕望與希望
逃跑,是絕望的選擇,也是希望的開始。作者在方寸之間思辨傳統道德,讚美善良人性,呼喚美好生活,文章的結尾,留給我們無盡的思索。老夏走了,老宋永遠留在那裏,留在大山和靈魂深處,守著他的歲月,守著他的孤獨和希望,被人關注,被人思索。大山深處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延伸發散著,直抵心靈的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