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蕩蕩的墓誌銘
中國好文章推選
作者:張達明
1954年,厄內斯特·米勒·海明威的優秀作品《老人與海》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並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對此,海明威認為:“她是我這輩子所能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尤其書中那句‘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戰勝’的話,已成為我人生的座右銘。”
然而,海明威並沒完全履行自己的諾言,在他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7年後,他用獵槍結束了自己年僅62歲的生命。
海明威死後,簡陋的墓碑上隻刻著簡單的幾十個字:“厄內斯特·米勒·海明威,生於1899年7月21日,死於1961年7月2日”。
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家,卻為什麼隻在墓碑上鐫刻著如此簡單的生平,這不免讓世人浮想聯翩。
2002年1月13日,《老人與海》中的主人公原型桑提亞哥——104歲的格雷戈裏奧·富·恩斯特,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郊區小漁村科吉馬家中去世。消息公布的第二天,全球共有30多家網站幾乎同時發布了這樣一張問卷——
厄內斯特·米勒·海明威,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一個令世人非常敬慕的男人,竟莫名其妙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他的那位朋友——一個靠出海打魚為生的漁夫卻悠然自得地頤養天年,請問,一個幾乎擁有全世界的人,為什麼選擇了怯懦的死亡,而那個幾乎一無所有的捕魚老人,卻選擇了勇敢地活下去?請把心中的最佳答案告訴我們,因為,海明威的墓碑至今還令人心酸地空著。
這樣的問卷,一時引起了無數人的極大興趣,每個網站的日平均點擊量都超過1000多次。各網站經過認真篩選整理,最後確認有其中三條比較適合用於海明威的碑文:
第一條碑文——墓碑的正麵為:人生最大的滿足來自於對目標的追求。
墓碑的背麵為:一個人,一旦在所從事的領域達到了頂峰,他就會產生巨大的落寞感,而這種可怕的感覺所引申的迷茫和絕望,絕對會讓上帝把他召喚而去。
第二條碑文——墓碑的正麵為:成功其實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
墓碑的背麵為:雖然人人都在追求成功,但又有幾人真正知道,在成功的同時,魔鬼也會緊隨其後。因此,也許隻有魔鬼才能充當救命天使的角色。
第三條碑文——墓碑的正麵為:?!
墓碑的背麵為:與其折磨一個生命,不如讓那個生命安息。
究竟到底哪種墓誌銘更適合於海明威,一時間眾說紛紜。這時,富恩斯特的兒子突然公布了海明威去世前一天寫給他父親的信:
“人生最大的滿足不是對地位、收入、愛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滿足,而是對自己的滿足。現在,我所有的希望已經破滅,我那意味著一切的天賦如今已經拋棄了我,我輝煌的曆程已經殆盡,為維護完美的自我,我必須毫不猶豫地消滅自己。”
讀著海明威這封看似大徹大悟的信件,人們仿佛明白了他的死因:作為公眾人物,他已不堪來自各方的非議和重壓,而且他很難突破自我,創作出比《老人與海》更優秀的作品。這種失敗,足以摧毀這位作家硬漢。他認為,與其苟活於世,不如用死亡為自己的平庸生活,提前劃上句號。
於是,海明威在巨大的挫敗感和抑鬱中,痛苦地走上絕路。
最終,發布問卷的所有網站,終究不能定奪海明威的墓誌銘。
現在,海明威的墓碑上依然是那寥寥的十幾個字,墓誌銘愈發顯得空蕩寂寥,留給後人的,隻有無窮的惋惜與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