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幽的眼神:仁謙才華(2 / 2)

青臉黑眼眶的藏家民居

在海子的眼波裏

蕩漾著多少

牛舌頭舔舐雲團的眷戀

牛糞火石板炕高原紅……

這些湧動在你體內的元素

在佛語的砧板上

打磨著

一根草上升且擴延成草原的細節

——(《羌塘:一扇啟開千年草原的窗戶》)

草原的風又折射出了一個牧晚的黃昏,——“牛舌頭舔舐雲團的眷戀”“ 一根草上升且擴延成草原的細節”,我看到了高原的夕紅,看到了高原上一群舔舐海子湖的牧群,看到了詩人仁謙才華像一顆飽滿的草穗被風吹動、搖曳,撐起了整個大野蒼茫的天空。我不知道麵壁曠野的才華此時的表情,但我知道“高原紅”、“石板炕……”等這些詞在才華的胸中不停的律動,沿著這些體內的元素符號“曲徑探幽”,以“佛的海拔”摸到了詩歌的秘密高度。

神性意味著澄明、鎮靜、無懼。我不得不說仁謙才華的詩歌的清澈來自於藏地這片充滿神秘色彩的地域給予他的啟諭。據說宇宙界散布著各種各樣的生命信息,人體就是一個接受器,關閉開合,接受強弱和好壞,就在於人體接受器的能力了。我相信才華這架接受器是澄明的,也是豁達的,是而,才放射出了他詩歌的鎮靜。“陽光與風雪媲美/心境與草原媲闊”(《羌塘:一扇啟開千年草原的窗戶》),隻有經曆了風雪交加的人才能有這種媲美的詩思;隻有寬闊的胸襟才可有和草原媲闊的手筆。

我一再反感那些用舊了的大詞,就像是一個個怪壞了的孩子。才華對詞語的取舍卻是有很敏銳的觸須。比如“一粒粒白米築起的蜂殿”(《哲蚌寺》),比如“是誰最先嗅到五色幡吃力的喘息”(《拉薩:一句讖言欲吐又止》)比如……毋須多比,他的每首詩裏都有讓人耳目一新的對詞語的擦拭如同叫醒靈魂的感悟。

語言和語言碰出尷尬

一級向善的心梯

何時能跟上

佛祖的腳印

——(《哲蚌寺》)

這“語言和語言碰出尷尬”如果類比出生與死亡相碰的尷尬,那每一聲尷尬反複的橐橐,推動世界的輪動。而才華的“語言和語言”碰出了向善的心聲,沿著佛祖的腳印,曲徑通幽,成為探秘詩歌的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