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明永樂時,更創立專習槍炮的神機營,成為我國最早專用火器的新兵種。
地雷是現代戰爭中最常用的一種武器。最早發明和使用它的國家是我國。
據史料記載,1130年,宋軍曾經使用“火藥炮”給攻打陝州的金軍以重大創傷。比較準確的曆史記載和“地雷”一詞的出現,是在明代。
《兵略纂聞》記載:
曾銑做地雷,穴地丈餘,櫃藥於中,以石滿覆,更覆以沙,令於地平,伏火於下,係發機於地麵,過者蹴機,則火墜落發石飛墜殺,敵驚為神。
明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一書中,也介紹了地雷,並且還繪製了地雷的構造圖樣,以及製作方法和地雷爆炸時的形狀。
從以上幾個方麵的記載來看,地雷出現在戰場上,最早可以追溯至宋元時期,最遲不晚於明代中期。至明末時期,就已經有了“地雷炸營”、“炸炮”、“無敵地雷炮”等多種地雷武器。
在使用方法上也發明了踏式和拉火式兩種。可見,當時地雷已經在全軍中普遍使用起來了。
[旁注]
團練使 全名“團練守捉使”,唐代官製,負責一方團練即自衛隊的軍事官職。 唐代初期團練使有都團練使、州團練使兩種,皆負責統領地方自衛隊,地位低於節度使。一般都團練使多由觀察使兼任,州團練使常由刺史兼任。
引信 又稱“信管”。裝在炮彈、炸彈、地雷等上的一種引爆裝置。引信是利用目標信息和環境信息,在預定條件下引爆或引燃彈藥戰鬥部裝藥的控製裝置。根據不同炮彈彈種和對付目標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引信。爆竹的火藥撚子即是最早的引信。
河中府之戰 金國和蒙古的一次戰役。1222年深秋,木華黎在汾水東召見石天應,策劃南侵。石天應還葭州,與諸將計議,說占據河中,就可定關內,定關內就可進而攻取河南。石天應自葭州進軍河中,圍攻河中府城。河中府城最後被蒙古軍攻破。
路振 (957年~1014年)。北宋時期史學家。路振文詞溫麗,屢奏賦頌,為人稱道。尤長詩詠,內多警句。著有《祭戰馬文》,諷刺對遼作戰中的不力將領;《伐棘篇》為七言古詩,表達了他抵抗外族入侵的堅定立場,有杜甫遺風。
曾公亮 (998年~1078年),北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軍火家、思想家。封兗國公,魯國公,卒贈太師,配享英宗廟廷,賜諡“宣靖”。曾公亮與丁度承旨編撰《武經總要》,為我國古代首部官編軍事科學百科全書。
明太祖朱元璋 (1328年~1398年)。明代朝廷開國皇帝,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廟號太祖。他推結束了元代民族等級製度,努力恢複生產,整治貪官,其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
神機營 軍隊名。明代京城禁衛軍中三大營之一,是明代軍隊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1410年征交趾時,朱棣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清代沿明代體製,神機營常守衛於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時也扈從。
宋應星 (1587年~約1666年),明末清初科學家。代表著作《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科學技術著作,也有人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閱讀鏈接]
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火藥,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藥”。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著密切的關係,是古代煉丹師在煉丹時無意配置出來的。
火藥在古代戰爭中有多種用法:最早是用投石車把點燃的火藥包拋射出去,後來用弓箭把燃燒的火藥包射出去。至宋代,火藥的使用越來越高級,就先後發明了火箭、火炮、霹靂炮、震天雷等殺傷力強的武器,元代時又出現了銅鑄火銃。
火藥威力無比,也很有藥用價值,它是我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