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歲的時候,正好是我五姐的上學年齡,而我五姐正是因為帶我,唯一進過幾天教室,有一次我五姐背著我去讀書,因為我的哭鬧,影響了整個班的正常教學,被老師趕出了教室,從此我五姐就再也沒能進過學校。我在後來上小學、初中、高中的過程中,每當我有貪玩,不聽話,不好好學習的時候,我耳邊總是回蕩著五姐無數次的哭訴:“我就是因為你才沒有讀書的,我出門連男廁所女廁所都分不清,連坐個車都不會,你還要貪玩!還不好好讀書!”我的爺爺在我父親3歲的時候就被國名黨抓壯丁的抓走了,從此杳無音訊,再也沒有回來過,我奶奶也改嫁了,我父親就像孤兒一樣長大,我父親也是一天學也沒有上過,記得小時候,我父親跟別人爭吵,別人總是指桑罵槐的說:“三代人不讀書,要變牛!”我媽媽每次教育我的時候,總會不停的流著淚重複著這一句話,“三代人不讀書,要變牛!”在村裏同齡兒童當中,我算是很要強的,因為沒有哥哥罩著,跟小夥伴們打架鬧別扭,基本上隻能靠自己硬上,經常會出現一個人跟人家三弟兄打的局麵,或者收拾了別人家的兄弟,人家的兄長見著我兩眼都是冒火的,除了用語言威脅以外,偶爾也會被教訓上幾次,無奈年齡和體力懸殊,隻好接受被揍的現實。那時候會到河邊去練武,其實也就是花架子,根本就談不上功夫,但是也比一般小孩要靈活點,打架不會怎麼吃虧。打鬧歸打鬧,很多時候也比較團結,基本上算孩子王,帶領他們玩打仗爭江山的遊戲,看了《水滸傳》電視劇,在自己家堂屋裏擺了方桌子,兩邊坐了小夥伴,用水代替酒,模仿起梁山上的聚義廳的場麵來。紀律還特別嚴明,曾經因為一個小夥伴來遲到了,被下令用三角帶做的皮鞭打哭,退出組織。那時候關係最好的算是二哥了,經常在一起玩,一起挨別人揍,挨父母揍,但就是要膩在一起。一起放牛,一起唱歌,一起吹笛子,下象棋,趕場,看錄像。我是比較樂意幫他放牛的,因為他們家有大米飯吃,有帶紅豆的油酸湯,有臘肉吃。最喜歡跟爸爸去幫人家犁田或者犁地,我牽牛,爸爸犁,也算是幹了活,所以有大米飯吃,有臘肉造。開始跟爸爸配合牽牛犁地犁田的時候,還沒有上學,也就5歲左右吧,站到田裏,泥基本上淹到腿根部。轉眼到了6歲半,該上小學了,上不了村辦小學,就在生產隊的公房裏上民小,我們的啟蒙老師是本生產隊的一個老者,既教數學有教語文。數學基本不會,到珠算學習的時候什麼三盤清,七盤清,九盤清的,就從來沒有清過,語文還稍微強點。鼓勵對於小孩來說真的至關重要,有一次我最後一個勉強做完了作業,老師沒有批評我,反而鼓勵我說,做得不錯,看看我腳底下露著腳趾頭的解放鞋說,回去讓你媽給你買雙新鞋,我就屁顛屁顛的回家跟父母說,老師誇我學得不錯,要買雙新鞋。還有一次也是那三年唯一一次得到了一隻鉛筆的獎勵,時隔近30年了,我對老師讚美表揚我的那個場景到現在依然記憶猶新,並且心裏一直默默的感激我的啟蒙老師。所以說讚美和認同的力量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正如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先生說的,“我為了得到讚美,可以三個月不吃飯三年級的時候,那時候沒什麼玩具,就用舊書和舊作業本折紙飛機、輪船等來玩,但連舊書和舊作業本也是稀缺資源,有一次把自己的沒用完的作業本也給折東西了,回家不敢承認,就說瞎話冤枉了一個同學,說是他用我的作業本折了,這一瞎話一說,讓我過上了幾年擔驚受怕的生活。後來四年級去了村辦小學上學,我說瞎話誣陷的同學w(姑且簡稱該同學w)因為我媽拽著我上門找麻煩,被他媽媽一頓胖揍,從此由之前可以去他家吃大米飯的小夥伴,變成了仇人,基本上見一次打一次的那種感覺,好不容易這事過去了,關係在逐漸修複。事兒又來了,民辦小學同班的另一個同學h成績特別好,是當時3年級期末考試跟我兩個僅有的總分達到120分,平均分達到60分的選手。他數學62,語文58,我數學58,語文62。上了4年級明顯他的成績好過我了,雖然不同班,卻也有耳聞。有一次放學的路上跟之前被我誣陷的同學w聊起同學們的成績,w說了句,要是給h照頭上一拳,給他打憨了,他讀書就沒那麼厲害了。最賤的我竟然把這事告訴了h,要他小心,h又把這事告訴了他媽,h他媽把這事捅給了w他媽,w又被他老娘一頓海扁。這下梁子結深了。在村辦小學上學的那2年,基本上在學校連上廁所都要四下裏查看,w同學不在的時候才敢衝到廁所裏,解決完再快速回到教室,放學上學更是繞道而行,好幾次被w同學追得魂飛魄散,慌不擇路,順著山坡拚了命的逃。一直到w同學轉學去城裏,才結束了這一段噩夢般的生活。在民辦小學上的3年小學,所學到的知識也許就小上了幼兒園的小班、中班、大班一樣,感覺上4年級直接就是跳級。記得3年級六一兒童節,去村辦小學參加活動,第一次帶上了紅領巾,光榮的成為一名少先隊員。那時候個子特別的小,坐在倒數第二排,第三排,看黑板上的內容都需要站起來,否則會被前排的同學擋到。剛開學,每一排選組長,老師在上麵選的時候,我故意站起來,希望被老師看到,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師也確實看到了,所以很榮幸的當選為組長,這也是我上學那麼多年當過的最大的官。那時候老師講的內容尤其是數學,根本就聽不懂,寫數學作業的時候,應用題連題目都看不懂,沒辦法隻好抄其他同學的作業,記得坐在我前排的是一個讀了5年級再來讀4年級的同學,作業做得特別好。那時候全村上萬人隻有1個公辦小學,全鎮10來萬人隻有2個初中,上學孩子多,學校根本就容納不下,所以都是通過留級的方式控製學生總量,小學的時候,平均分不到60分,就必須留級。小升初的錄取分數線是根據當年全鎮參加考試的學生總量來確定上初中的人數,甚至有上了3到4個5年級都考不上初中的孩子。我也很榮幸的上了2個四年級。在第一個4年級沒有太大的收獲,最大的收獲就是一個小學同學j,現在也是我目前再次創業的重要的合作夥伴。第2個四年級上完以後,終於考上了5年級,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就出現在5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