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年健身運動有講究(1 / 1)

老年健身運動有講究

金色花園

作者:郭慶偉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已大為提高,預期壽命已達7 0歲,較解放前的3 5歲提高了一倍,但我國老年人雖已長壽,卻不甚健康,往往患有多種疾病甚至殘疾,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差,生活質量不高。

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老齡化”的號召,做好健身運動是實現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途徑之一,它對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老年人的健身運動,必須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在科學的“運動處方”指導下進行體育鍛煉。

什麼是“運動處方”呢?其完整概念可以概括為:根據醫學檢查資料,按其健康、體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狀況,結合生活環境條件和運動愛好等個人特點,用處方的形式規定適當的運動種類、時間和頻率,並應指出運動中的注意事項,以便有計劃地進行經常性鍛煉,達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由於年邁體衰多病,老年人健身運動的起點強度應以輕度活動即低能量運動為主。

根據美國研究結果,長期堅持低能量運動的中老年人較不參加或偶爾參加劇烈運動的人,死亡率降低2 . 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癡呆的發病率減少3 5 %,說明低能量運動也有良好的健身效果。

運動時間每天可一次或幾次相加在3 0分鍾以上。輕度運動有餘力者可以過渡到中度,身體健康者也可以直接從中度運動開始,至於劇烈運動應列為禁忌。

老年人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方式呢?由於生理、心理、文化素質各異,老年人的健身運動類型應靈活多樣,注重康樂,太極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門球、做體操均可。步行也是很好的鍛煉方式,根據我國科學家研究,7 0歲以上的老年人堅持每天步行3 0分鍾者,對男性的骨鹽含量、肺功能和上樓梯能力以及女性的肌力等等,都有明顯好處。

另外,運動鍛煉還要講究科學性,一些常規的運動習慣不一定科學,比如人們習慣於清晨運動,但早晨冠狀動脈張力高,交感神經興奮性也較高,無痛性心肌缺血、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發作以及猝死發病也多在早晨6時至中午1 2時,因此應盡量選擇下午或晚上活動為妥。如在清晨健身,運動量應盡量小一些。

中國有一句古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實,飯後百步走並不科學,宜慎重行事。從近代醫學觀點看,老年人不宜提倡飯後百步走,因為吃飯特別是吃飽飯對於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種負荷,對老年人更是如此。實踐證明在餐後中度運動後有些人出現了體位性低血壓,說明餐後運動對心血管係統有明顯的負麵作用。因此,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餐後特別是飽餐後兩個小時內進行運動鍛煉。

還需指出的是,保健效果有賴於堅持健身,一般停練幾周以後這種效果就逐漸消失了,因此必須堅持鍛煉,至於在酷暑嚴寒季節,可以暫時停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