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流光溢彩 玻璃世界(2 / 2)

二樓展示的是工業玻璃。有大量耀華在1922年建廠以後的照片、契約、股票、賬本、證書、印章、石料和窯磚等實物。耀華玻璃廠建廠後經曆了中比(比利時)合辦、中日合辦、國民黨官商合辦3個階段。到1949年解放後,又經過公私合營社會主義改造,成為了國營企業。聽講解員娓娓道來,會對這段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走進二樓展廳,就看到兩座玻璃熔窯生產的電子模型,一個是建廠初期的弗克法垂直引上模型,一個是1980年代的浮法平板玻璃生產線模型。打開電源,靠輥道拉引速度的變化來調節玻璃薄厚等示意效果就逼真地展示出來,讓觀眾一目了然。有些展示老廠生產工藝的圖片,熟悉耀華的人都能叫得出照片中人的名字。光陰似箭,物非人去,老照片中的場景和人物已成永恒,成為記憶,成為文獻,變成了博物館中的展品。

一樓的另一側為玻璃工藝品現場製作區,這裏也特別吸引眼球。玻璃是一種凝固的液體,在高溫烈焰的燃燒中,各種顏色的玻璃被賦予新的生命。櫥窗中陳列了許多當代玻璃藝術大師的作品,造型奇特,個性突出,亦真亦幻,讓人大開眼界。出門前還有一個玻璃藝術品售賣區,即使不買,看看也很是養眼。

走出博物館,南側的老式水塔在藍天下成為一段曆史的見證。在1980年代初,這個塔曾因高度不足而“長”起來一層,現在看來,和許多當時轟轟烈烈的大事一樣,在時光的衝刷下都被淡化遺忘,卻不影響後人從新的角度去詮釋和欣賞。這個塔配合著外舊裏新的博物館,讓人感到一種時代巨變的滄桑。

玻璃博物館的正大門,是以前耀華廠的二號門,1980年代,多少老耀華人無數次地從這裏進進出出。不同的是,大門旁的新名稱,把那段近百年的曆史凝固成了一件件標本、一張張圖片、一段段文字。如果把這裏比做一個舞台,隨著背景的切換,一代代耀華人在這裏上演了近代中國玻璃工業的艱難崛起,展示過新中國經濟建設時期的輝煌,也述說著改革開放初期的榮耀和市場經濟下老國企無奈的付出。

耀華是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家用機器生產玻璃的工廠,被稱作中國玻璃工業的搖籃;秦皇島因玻璃工業發達和種類齊全,被譽為“玻璃城”。玻璃博物館在老耀華遺址中鳳凰涅槃,無疑會成為秦皇島市一個新地標、新亮點。

如果你想了解玻璃的發展曆史,欣賞一件件色彩斑斕的玻璃藝術品,可以到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一飽眼福。

開館時間:每周二至周日的上午9點到下午5點

展館地址:秦皇島市海港區文化路44號

門票價格:免費開放